1926年正式開放橫貫美國大陸的有線相片傳真業務,同年還與英國開放橫跨大西洋的無線相片傳真業務。
有了這個東西,在美國和英國之間就不用來回寫信或者打電話那麼麻煩,更何況,現在打越洋電話可不是撥一個號碼就能打得通的。
而現在國內,傳真機最多就是報社或者一些政要人員才會配得有。
去年,也就是1983年,上海開通中國第一家尋呼臺,BP機進入中國。
但這玩意可不是什麼人都能用得起的,現在的BP機貴的一匹,至於大哥大那玩意現在還沒開始。
從BP機開始的即時通訊,將人們帶入沒有時空距離的年代,時時處處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人們的生活、工作效率,但也讓人無處可藏。
米蘭達從傳真機那邊拿過來好幾張紙。
看了幾眼後,遞給蘇辰:“這是關於新視野的調查結果。”
“這麼快?”蘇辰愣了一下。
米蘭達聳聳肩:“因為我提出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五千美刀的價格,自然就能在這幾個小時內先把大致的訊息給我們傳來。”
而米蘭達的這句話則出自1972年上映的電影《教父》裡的臺詞。
“好,那我先看看。”
蘇辰接過來,傳真機上全是英文,這點自然不會難倒他。
花了差不多十分鐘的時間,就將這幾張紙的資訊認真看完。
這家公司的老闆名叫米爾頓·切斯特,倒閉的原因自然就是沒有投資商,也沒有院線願意上映他們的電影。
也不知道這家電影公司是怎麼想的,盡是整出些爛片,上映沒幾天就下線那種。
而出爛片的原因則是找不到投資商,因為找不到投資商,所以就拍些低成本的電影。
結果越拍越爛。
越爛越找不到投資商,人家一聽到新視野,直接都不投資,看都不帶看的。
新視野的名字不但在投資商的眼中特別爛,在院線眼裡,也是爛片的代名詞,只要是他們家電影,都不讓上映。
現在就是這麼嚴格,哪像後世,只要有小鮮肉,哪怕再爛,照樣有人買單。
米蘭達從蘇辰的手裡接過這幾張紙,認真看完之後,道:“怎麼沒查出來這家公司和比利有什麼關係?我估計比利那個混球肯定是泡了老闆的女兒。”
“說不準,明天見到比利了,我們再問個清楚,然後你讓人再多深挖一下這家公司。”蘇辰說道:“特別是要清楚是否有債務問題。”
“好,我會叮囑那邊多調查一下。”米蘭達點點頭,說道:“而且我們也需要多看看幾家公司,說不定還能找到更合適的。”
說著,米蘭達就去打了個電話。
打完電話後,三人出去夜遊了一下波士頓,返回休息。
……
次日,蘇辰還想著去找比利的,但艾勒教授先找上他。
“蘇,我有個訊息要告訴你,希望你能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