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多少的比例?”蘇辰問道。
這兩本書倒不像是故事書那樣,有各種各樣改編的可能性。
另外一個,這個買斷比例倒是和他預想的差不多,雖然後來原作者在出版《經濟學原理》的時候買斷價140萬美刀,但那已經是1998的事情。
現在的物價也不是很高,勉強可以算是比較公道。
不過要是買斷了,也就沒有意義,蘇辰還是比較看重分成,反正他現在又不是急著用錢。
伊恩說道:“我們要60%的比例。”
這個分成比例,自然是根據圖書出售數量獲得的分成,這種方式的成敗取決於書的質量(是否有潛在讀者)和出版社的聲望(是否能很好的做宣傳)。
比如一本書定價20到30元美刀,根據合作協議,每出售一本作者獲利10%到65%,如果能賣掉幾百本還是能獲相對豐厚的回報的。
而這兩本書絕對是不可能只買到幾百本。
所以蘇辰自然會看重這種分成方式。
“也就是我只能拿到40%?”蘇辰眉頭一皺:“夥計,你不能因為我是中國來的,就欺負我不懂美國的法律,相信你也知道這兩本書要是出版以後,會有什麼樣的成績。”
“看看現在正在外面忙活的那些教授,就能知道要是上市之後,可能會讓你們出版社一炮而紅,而且成績也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我再多要5%的比例,一共是45%的比例。”
“要是你不答應,那麼我們將無法合作,最多我付給這些教授辛苦費。”
伊恩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這才說道:“夥計,你知道出版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需要團隊協作,而且還要分給下面的印刷公司錢,所以我們也賺不了多少錢。”
蘇辰沒有說話,手指在桌子上敲了敲。
看到蘇辰現在的樣子,伊恩又開口道:“要不,我再多加3%給你,最多43%。”
“這不是你的底線。”蘇辰接過話茬,笑了笑:“夥計,你是一個純粹的商人,而我也恰好也是一個商人,何不直接將你的底線說出來呢?”
要是這兩本書不賺錢,他都不信了,不過眼前的這個鬼佬比較精,居然想著要壓價。
他接著說道:“另外,我還有幾本書在寫,要是你能夠給我一個滿意的價格,那下本書,我會優先考慮你們做合作伙伴。”
“法克,你們中國人真的太精明瞭。”伊恩有些無奈。
頓了頓,接著道:“好吧夥計,就按照你說的,45%,但我們要下本書的優先權。”
“OK。”蘇辰點頭:“那我們便開始請律師來簽約協議吧。”
這種東西,必須要有正式的檔案,要不然哪天不認賬了怎麼辦?
我們沒有簽過的紙就是廁所的屎。
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只要涉及到自身的利益,都必須要看好,而且還不能全部相信白紙黑字,這玩意也就是相當於約束而已。
當年元首還撕碎了條約呢。
歷史告訴我們,做人還是要小心才能駛得萬年船。
艾勒知道後,專門幫蘇辰推薦了一個信得過的律師,據說是大律師來的。
在雙方律師的見證下,蘇辰和出版社簽署了這份合作協議,將會按照協議裡的約定分成。
簽署了檔案之後,出版社就要準備開始準備書籍了。
而時間也來到了禮拜天。
這幾天蘇辰試著打電話回國,但是沒有打通,看來只能寫信回國了。
於是便抽空寫了幾封信,找時間投遞出去。
也不知道這幾封信什麼時候才會到國內,這幾封信分別是到京城和香港。
蘇聯那邊沒寫,現在美蘇關係不是很好,所以還是別鬧出什麼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