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都是向東方在和郭小泉聊天,主要是詢問當地的各種經濟條件,還有教育條件等東西。
他作為隊長,自然要先了解清楚,才能儘快展開工作。
一路走來,就越發感覺那種貧窮感撲面而來,很沉重的感覺。
孔華拿著相機不斷拍路邊看到的照片。
驢車搖搖晃晃也不知道多長時間,就聽到郭小泉說了一聲:“同志們,我們到了。”
張灣小學。
雖然名字是叫小學,但其實是在社裡在祠堂裡的學校。
一位穿著樸素的男人站在祠堂門口,眼巴巴看著這群從驢車上下來的考察隊。
郭小泉上前握著他的手:“餘老師你好,這些都是從京城下來的考察隊,這位是隊長向東方同志,這位是新華記者孔華同志……”
輪流介紹一圈,然後又道:“這位是我們張灣小學的老師,餘老師。”
“餘老師你好……”向東方上前和他握了握手。
“你好你好,各位同志你們好。”
餘老師和每個人都握手。
“這次我們過來的目的相信餘老師已經知道了,所以還希望餘老師能幫忙帶路介紹一下。”向東方說道。
餘老師說道:“之前就已經收到縣政府的通知,說是準備來我們這考察,看看是否合適建學校,盼了這麼久,終於盼到組織來人了。”
他接著嘆了口氣:“我們學校就是在身後的這個祠堂……”
孔華跨入祠堂大門,對著內部的壞境拍了一張照。
看到這壞境,眾人的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這條件真的是太差太差了。
“那我們進去看看。”向東方開口說道。
餘老師點點頭,帶著眾人走進祠堂裡,邊走邊說道:“這祠堂的窗戶沒有玻璃,都是拿紙糊的,也沒有電燈,一到陰雨天,,教室黑漆漆的,而且雖然經常修葺,但是漏雨的情況還是無法避免。”
孔華手裡的相機一直沒停過,對著屋頂、桌椅、門窗、黑板、地面等都拍了照。
桌椅都是開了縫的,而且坑坑窪窪,若是寫字的話,大概還得小心翼翼避開這些裂縫。
餘老師接著介紹道:“每次上課,我們都要清點學生,往往開學時就會少幾個學生,也有學生上到中途突然就不來了,我們就要挨個去學生家裡找,基本上都是因為家庭困難上不起的。
而且許多家庭都是靠賣雞蛋、賣柴火來一點一點湊齊學費。
要是我們老師拿著本子收學費,那些交不起學費的同學都要嚇得躲到桌子下面,覺得交不起學費怪丟人的……”
說著,餘老師的眼睛忍不住一紅:“說真的,有時候,我們去家裡找那些學生,面對孩子們渴望學習的眼神,我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