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做CPU最難的不是開發。
不是寫不出INTEL那樣的設計,而是打不起官司。
畢竟歐洲從工業革命開始,就認識並懂得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價值,以激勵知識創新。
美國在這一方面更是青出於藍,只要是個Idea就可以註冊專利。
而專利保護,是Intel的核心競爭力之一,Intel長期大規模的專業律師團隊,幾乎把X86體系相關的專利全註冊。
之所以還有AMD這家公司,是因為INTEL是IBM的股東,而IBM又是AMD股東。
這幾家公司處於相互授權的形式。
所以對盤古的團隊來說,不是X86體系的技術難度高,而是在這條道路,每一步,都會遇到INTEL的專利。
所以,蘇辰做的技術路線選擇走RISC結構,做嵌入式,繞開X86體系。
其次,還離不開第三方設計,由這些第三方圍繞龍芯做公板、做產品創意、做產品原型、做差異化做最佳化、做商品化包裝。
最後才是投放市場,做品牌、做銷售、做客戶服務。
這看起來簡單,但不是一般的困難。
以現在國內的環境來說,在做完CPU後,盤古又得要建立硬體團隊,自己做出產品的原型,做出公板。
等於一家本來就規模很小的CPU設計公司,還必須同時干係統、生態圈的活。
換言之,本來只是廚子,還要自己買塊地,種上稻穀,種上菜,然後自己施肥自己收割,自己洗菜自己切菜,自己炒菜,再自己把它送到客人的餐桌上。
……
1993年2月22。
龍抬頭這天。
盤古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
地址就在中關村內。
公司成立這天,除了身為公司董事長的蘇辰出面外,還有市領導、工業部、科技部、信產部、計委等部門領匯出現。
而且專門舉行一個新聞釋出會。
畢竟這麼多領導同時到場,如果不搞出點動靜,那怎麼行?
先由蘇辰介紹一下公司,然後再請領導們發言。
領導們陸續登場,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
說的大多都是希望這家公司能夠蒸蒸日上,早日做出自己的國產電腦巴拉巴拉。
宣佈公司成立後,蘇辰忙得腳跟不著地。
因為他要規劃出三個專案。
分別是CPU、作業系統、生態圈。
而且最主要的是,他不懂技術,但在他看來,誰掌握軟體產業平臺,這是非常重要的,關係到整個產業的未來發展。
CPU專案他找來黃令儀老師負責,當初兩人就曾經打過交道,倒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