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人開始分析盛世的動向。
證券人士認為,這次收購美麗華,基本上就是當初盛世收購恆昌的翻版。
兩者的分別只在於:美麗華屬於上市公司,主要經營酒店、地產及旅行社團組織;而恆昌則屬私人公司,業務以貿易、汽車代理為主。
可這兩次收購,確實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首先,兩家公司都屬香港有影響力的大商家,業務範圍較廣闊,有不少貴重物業資產,收購恆昌資金高達70億港元,美麗華則為80億港元。
兩家公司都由創業第一代打下濃厚根基,可隨著第一代逝世或年事已高,欲退出戰線,而下一代接班人除了商對股權分散的困擾外,亦無心接掌繼承業務。
導致公司發展沒有積極擴充,而是以穩步發展為主。
其次,這兩家公司的董事局成員,幾乎屬同一班人,包括何善衡、何添、利國偉等,而上次恆昌企業所以能夠成功完成股權轉移,便是持股量最多的何和梁首先同意將股權出售,何添更透過何厚鏘兄弟主動加入收購財團。
所以,這兩次收購都涉及香港商界這幾個具有領導地位的元老級人物,而且這些人從中都擔當起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再次,兩次收購,無論在收購者以至代表收購一方的財務顧問,亦差不多是原班人馬。
不過也有人認為盛世的這次收購,贏面應該相當大。
畢竟此前他們就是這麼幹的。
訊息傳開後,當天晚上,美麗華酒店董事總經理楊秉政以個人名義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儘管Mary小姐一再表達這是一個友善收購,但由於事出突然,我需要向董事長請示才能回答。
不過這樣龐大的收購行動,然後不能給予當事人適當時間去了解及請示,而突然採取行動,那當然不能算作友好或善意收購行動。
而且我認為美麗華的股價最低也在每股20元港幣,更何況此時美麗華僅物業資產每股已值20港元。
加上該集團自1979年起開始拓展大陸市場穩固美麗華在中國的信譽和基礎,這也是無形資產之一,而現時集團的多項投資陸續踏入收成期,各方面業務轉佳。”
可當天晚上,有人看到蘇辰和唐婉茹邀請何善恆一起吃飯。
大家紛紛猜測美麗華董事局成員是否出現內訌。
受到收購訊息的刺激,美麗華酒店股份在第二天的股價明顯颼升。
一度升至每股16.5港元水平,一下子就超過盛世的收購價,顯示有人可能介入收購戰,正在市場大手吸納美麗華股份。
……
“看來有人也在混水摸魚。”蘇辰看著美麗華股價的上升,說道,“只是不知道是哪一路人馬。”
唐婉茹分析道:“極有可能是中信或者長實,但也不排除是新鴻基。”
正當兩人猜測會是哪家公司現在下場時。
證券界人士又指出,盛世收購美麗華的計劃可能失敗,他們有可能將收購目標轉移到同樣在尖沙咀有酒店物業的凱聯國際,甚至一些高資產、低市值的股份。
結果這個訊息反倒帶動凱聯國際、萬邦投資等股價紛紛上揚。
還有人傳出是鄭老闆加入美麗華收購戰的訊息,並且出價每股17.5港元,比盛世的收購價高出2港元。
不過這個傳聞隨即被鄭氏家族否認。
鄭老闆表示:“我同楊是好友,他在世時我們時常打麻雀,我不會這樣做的。”
為了打消大家的懷疑,鄭並一再申明他沒有持任何美麗華酒店的股份。
就在此時,恆基地產突然跳出來,宣佈介入收購戰。
同時願意在盛世的基礎上再加一港幣。
將美麗華的收購價提高到每股16.5港元,以增加收購的吸引力,如果按照他的這個收購價,就意味著這一筆收購涉及的資金將增加到93.6億港元。
這個收購價格一傳出來,所有人一片譁然。
本來還以為盛世的收購價格已經是天地良心,結果沒想到李四叔出的價格更高。
正當所有人,包括李四叔在內,以為這筆收購要成功時。
盛世又再一次宣佈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