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辰看了一眼他手裡的雜誌。
《時代週刊》。
看來他是透過這本雜誌認識自己的。
蘇辰沒有否認,伸出手,道:“鄧生你好,你沒有認錯,我就是蘇辰,很高興認識你。”
“你好你好。”鄧柱亭急忙與蘇辰握手,“請恕我眼拙,剛才沒有認出來,沒想到你會來到我們家的餐館,希望剛才的飯菜能讓你滿意。”
蘇辰微微一笑:“很地道,確實是依舊保持粵式口感。”
“蘇生,今天這餐我們請客。”鄧柱亭臉上帶著笑容,說道:“如果您不急的話,不妨先留下來喝杯茶。”
蘇辰認真想了想,最終還是點頭答應。
“那就叨擾你們。”
“不叨擾,不叨擾。”鄧柱亭急忙說道,“您這邊請。”
喝茶自然不可能就在餐廳裡面喝。
他將蘇辰一行人帶上2樓。
2樓應該是他用來招待一些貴賓所用,不管是裝修還是佈局,都跟1樓的大不相同。
五六十年代,唐人街還只是倫敦蘇荷區的邊緣地帶,人員混雜,幾乎屬於一個“三不管”地帶。
只有十幾個商戶零星分散在這個區域做生意。
雖然環境惡劣,但當時在這裡的中國人是一窮二白,沒勢力、沒人管,即使受了委屈也無處申訴。
為了改變華人這種狀況,當時的老華僑們組織成立“倫敦唐人街街坊會”,這也就是倫敦華埠商會的前身。
這個街坊會成立後,對於當時唐人街的商戶們可說是個大好訊息。
隨著唐人街的不斷發展興盛,商戶不斷增多,唐人街街坊會的發展管理也日益成熟規範,到了1978年,正式組建成立今天的倫敦華埠商會。
雖然自己的業務與華埠商會的業務並沒有任何的交集。
但出門在外多認識幾個朋友,多拓展幾個圈子,也不是一件壞事。
而且這些老華僑們,也是在倫敦推行中國文化的重要分子。
即便現在很多人都已經是英國國籍,但他們比那些二鬼子要好上不知道多少。
鄧柱亭準備好茶水,客氣地道:“諸位,請喝茶。”
“請。”
喝了茶之後,他說道:“請允許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現在是華埠商會的主席,也都是這些叔叔伯伯們抬愛,讓我管理商會。”
“原來是鄧主.席,請恕眼拙,剛才沒有認出來。”
蘇辰微微一笑,“我們能夠在沒勢力沒人管的時候組建華布商會,同時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可見我們中國人的能力並不比外國人差,而且鄧先生當選主席,應該也是眾望所歸。”
“也就是在倫敦這邊,別的地方就沒有人認識我。”
鄧柱亭笑著說道,“雖然我們離開香港很久,但是也一直在關注香港的訊息,自從聽說一家名為盛世的企業突然崛起之後,我們就對這家企業充滿好奇。
尤其是你們聯絡收購太古、怡和、恆昌、渣打等企業,更是成為我們這些僑民心目中的標杆。”
“只是一些正常的商業收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