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是去落實新能源汽車的事情。
事實上,當時他也就是隨口一說,說給那些心懷各異想要跑路的大亨們聽聽而已。
儘管鋰電池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但汽車還有各種問題亟需解決,特別是電機等方面的問題。
不能盲目就投入生產。
所以他的戰略分兩步走。
一、先打造一臺牛逼的跑車,吸引大眾的眼球;
二、這個最為關鍵,要能推動整個新能源的產業鏈完整。
畢竟你不可能要自己開鋰電池工廠,還要開設諸如中控內飾、座椅、動力元件、核心配件變速箱等各種零部件的工廠。
而且現在內地的新能源產業鏈很不成熟,真要在內地開個新能源汽車工廠,大機率是要自己覆蓋整個系統,形成一個閉環的環節。
這是個很可怕的事情,而且也是一家企業很難去搞定的事情。
所以他的計劃是,先自己攻克這些關鍵零部件,然後再授權給實力雄厚的企業去生產。
另外,現在內地的汽車行業還有個即便過了幾十年都懸而不解的案例。
叫熊貓汽車。
事情的經過是一個叫金昌源的美籍韓國商人,據稱長期從事汽車零部件進出口貿易,去年年9月,他在美國特拉華州註冊登記一家名叫“熊貓汽車公司”的企業。
當月,他首次與惠州方面接觸,宣稱將在此地建造一個大型汽車工廠,規劃用地81平方公里,投資超10億美元的專案。
去年12月,雙方簽訂備忘錄,今年的4月徵地,熊貓公司在6月27日舉行奠基典禮,熊貓公司董事長、美國二戰名將麥克阿瑟的孫子親臨剪綵。
這個專案很像一塊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它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公司名稱既為“熊貓”,那當是專門為中國而辦的公司,然而蹊蹺的是,這家號稱年產超30萬輛的汽車製造工廠居然沒有專業國際汽車商的背景。
而且它選擇投資的惠州,也不是汽配行業的基地,沒有汽車製造的產業基礎。
幾十年後,只要去那個地方。
仍然能夠看到一個碩大無比、佔地16萬平方米的銀灰色城堡,這便是已經建造到一半的、號稱亞洲最大的熊貓汽車組裝車間。
它在一片長滿野草的荒野上方方正正地佇立著,像一個始終沒有解開的謎。
這個案例具體的經過是什麼,蘇老師不關心。
他打算出口轉內銷,要是在內地生產,賣不出去的可能性會很大。
主要是現在的中國製造基本可以和質量不行劃上等號。
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的計劃後,蘇辰合上筆記本。
這次回內地,主要是為了解決一家工廠‘三角債’的問題。
而現在這個工廠的總經理居然還是他的老同學潘躍華。
因為匆忙恢復計劃性調控,造成商品從過熱陡然變成滯銷,導致此時的潘躍華已經被三角債壓得喘不過氣來。
不止是潘躍華,更有無數家企業被這種債務弄得無比焦灼。
全國上下組建‘討債學習班’。
潘躍華實在是沒招了,迫不及待給蘇辰發來電報,希望他能夠去幫忙解決。
除了潘躍華的事情,蘇辰也離開京城許久,也要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