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一筆收購,內部外部都引起過激烈爭論,最後榮先生的堅決態度佔上風,為其日後的不斷收購擴張奠定基礎。
榮先生一頭霧水,小心問道:“難道兩位想要收購中信手中的國泰股份?”
這兩人總是到處給人送溫暖,一不留神,都要被吃得乾淨,所以他得先問個清楚。
“非也非也。”蘇辰搖搖頭,笑著道:“老實說,我們對中信手裡的國泰股權不感興趣,但我們有意收購太古股份。”
“你們是想與中信結成同盟?”榮先生馬上嗅出對方的來意。
蘇辰說道:“是的,我們想要取得中信集團的全力支援,形成盟友關係共進退,在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激烈交鋒中,英方為了保證香港航運地位以及國泰的利益,還專門出了一條規定。”
“這麼一家英資企業卻能得到英國政府的支援,實在不利往後的事情,因為誰也不知道英國人有沒有在這些公司裡埋下棋子。”
“所以,你們之前收購怡和,現在又想著收購太古,是為了將這些英資都趕出去?”榮先生問道。
蘇辰笑著道:“只是為了我們的發展而已,談不上什麼為了將這些英資趕出去,生意場上本來就是相互交鋒。”
“雖說結成同盟也不是不可以,但我們能得到什麼好處?”榮先生笑呵呵道,“畢竟我們才剛取得股權,要是就這麼對付人家,多少說不過去。”
做生意講究的是一個‘利’字,若是沒有利,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極少有人幹。
總有人說香港富商,某些人對國家怎麼怎麼好,某些人嗯嗯嗯。
正兒八經說,只有那麼幾個人能稱得上是英豪,如霍老闆,那是在抗美援朝時期就為祖國運送物資的英雄。
當時國際上對中國實施封鎖,儘管也有很多香港商人對國內輸送物資,但這些人的貨物都是以次充好,然後變著法子賣給大陸。
只有霍老闆堅決不漲價,也不賣次品,將當時急需的物資如橡膠,輪胎,西藥,棉花,紗布等等送回內地。
幾乎每天都是白天聯絡,落貨,晚上開船,一天睡34個小時,還要時刻警惕港英當局的“通緝走私”和某些那啥的暗殺。
如此繁重的工作,如此危險的環境,一運就是3年。
後來惹惱港英政府,一度把他的大廈停電半年,還把逼得他不得不賣掉手裡的產業。
至於其他的,大多都是在《中英聯合宣告》簽署之後,才開始往內地各種投資,如果掰開了說,那都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甭管怎麼說,這些人也確實做了不少好事。
但能蓋上國旗的,也只有霍老闆一個人。
蘇辰說道:“眼下,我們盛世的零售業和房地產正在進行全國擴張,中信實力雄厚,是很不錯的戰略合夥夥伴,知道中信有沒有興趣與我們盛世組成戰略合作伙伴?”
盛世的零售業和房地產很早就在內地展開業務,除開內地的發展趨勢,其背後也有盛世龐大的資金支援。
雖然盛世的大部分業務都在香港,榮先生卻知道這是一家與國際接軌的公司,公司上下,不管是管理人員,還是財務制度都是處於國際水平。
絕對不是國內國營企業那樣,也不是香港大家族企業那樣。
而現在也是中信進入快速發展的時候,但某些方面還是欠缺,但現在有這麼一個機會擺在眼前,說不動心是不可能的。
不過生意人從來都不會把自己真正的底牌露出來。
榮先生笑著道:“雖然盛世萬家和盛世置地都很不錯,不過我們目前在零售業和地產上的業務不多,但盛世有意趕走這些老牌英資,我同是中國人,也不能坐視不理,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