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的想法?”蘇辰認真看著她遞交上來的報表。
認真看完之後,蘇辰也忍不住道,“確實是很大膽且又瘋狂的想法。”
因為她提出要利用槓桿併購太古集團。
太古集團,香港四大老牌英資。
在中國經營飲料,地產、航空、航運等等生意。
許多中國人都曾經使用過他們的產品,如中國大部分的可口可樂就是太古集團生產跟運營的,另外像後來的北京太古裡跟廣州太古匯都是太古的資產。
太古的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總部設於倫敦,除持有太古公司34%股權外,亦是如同盛世一樣,一系列全資擁有業務的控股公司。
這些業務包括深海船務、冷藏、道路運輸及農業活動,主要營業地為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東非、斯里蘭卡、美國及英國。
現在唐婉茹把目光投向太古集團,這個想法還真的超級大膽。
和怡和一樣,這太古集團也是由英國人掌管的一家企業,它的最大的股東是英國的施懷雅家族。
太古旗下核心業務多設於亞太區,其中香港和中國內地為主要營運地,業務涵蓋地產、航空、飲料及食物鏈、海洋服務、貿易等,其在中國市場的資產佔85%,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總市值就超過2000億港元。
而太古系非上市公司的規模,連業內分析師也搞不清,有香港分析師曾公開表示:“龐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計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說清楚。”
而香港的國泰航空則由太古洋行持有70%股權,滙豐銀行則持有30%股權。
今年年2月,太古集團與滙豐銀行以23億港元向香港中信集團出售12.5%國泰航空股權。
中信成為國泰航空第三大股東,由榮智健及另一位中信高層加入國泰董事局。
這是一家不亞於怡和的巨無霸。
當年李黃瓜聯合船王,並在滙豐的幫助下,一舉擊敗會德豐與和記,而盛世則一舉幹掉怡和,四大洋行只剩下太古,直到如今依然屹立不倒。
那麼,憑什麼最大、最有實力的怡和都倒下,太古卻仍然能夠存活到現在呢?
與其他三家洋行不同,太古有一個特點是他們所沒有的,那就是“不思進取”。
所謂“不思進取”指的是太古行事保守,除非萬無一失,否則不會隨意出手。
若是能成功收購太古,固然會讓盛世名頭再次響徹全港,甚至是全世界。
但若是失敗,其後果也是不容小覷。
業界對香港四大洋行曾有過這樣的評價:怡和鋒芒最露,和記積極進取,會德豐內訌頻起,而太古則內斂保守,是埋頭做事的典型。
以太古地產為例。
這家1972年成立的地產公司,做的第一個大專案就是香港太古城。
太古城於1976年開始首期銷售,此後短短5年間,價格上漲6倍。
至今,太古城已有十多年樓齡,樓價卻能保持與周邊的新盤不相上下。
而槓桿併購的案例並不新鮮,現在在美國,到處都上演這種瘋狂的操作,還有以槓桿併購250多億美刀的案例。
做生意向來都是這樣,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唐婉茹的計劃是以盛世創業收購太古旗下的馬拉松運動用品連鎖店,因為這是香港目前最大的運動零售公司,也是太古的資產。
第二步讓盛世置業收購太古的地產,不管是擁有大量地皮的地產公司,還是專門的基建公司,亦或是持有大量物業的物業管理公司,再或者是酒店管理公司,都是盛世的收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