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深夜的時候,孟古獨自醒來,是不害怕死的,有時候他甚至會想,這種無意義的生活,可能還不如死了的有趣。
但現在不同,一聽攻略說的,他登時嚇得不行,連忙眼觀鼻鼻觀心,清除雜念,安靜等待狌狌的訓話。
這時,狌狌開始了自己的禱告,誠摯的禱告。
至於有多麼誠摯?
孟古聽不懂,系統也聽不懂,唯一的提示,就是。
這是狌狌一族特有的語言,想要破譯的話,需要一定的時間。
其實他也不是很希望系統同聲翻譯這一段話語,畢竟這麼難懂的東西,很容易讓他聯想到課堂上老師的巴拉巴拉,這種強催眠的課程,他不敢保證自己不會產生睏意。
到時候,這種不恭敬的想法,再被【靈石髓】給檢測出來,學給狌狌。
那恐怕又是一對胖揍了。
繼續眼觀鼻鼻觀心!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狌狌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禱告。
但依舊沒有轉過身來,就這麼背對著孟古,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個問題。
“你是人嗎?”
我是人嗎?
孟古自出生以來,不是第一次遇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可以聽出,和之前的每一次都不相同,這不是鄙視,而是純粹的疑問。
就像是很平常的那種問話。
你找物件了嗎?
我是不是人,這麼不明顯嗎?
孟古撓了撓頭,有些莫名其妙地回答道:“我算是個人吧。”
一陣清風襲來,拂過孟古的臉龐,那風彷彿有方向,指向山神像的地方,孟古緊緊地盯著山神像,不願意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他本以為,像這樣的山神像,應該是以猛獸的樣子出現,但他沒想到的是。
這裡的山神像,是一隻鳥兒。
它的通體雪白,一雙腳掌十分有力,按在下面的符石上,給人一種隨時都可能起飛的感覺。
再往上看,卻並非是鳥類的頭部。
那兩根長長的白色鬍鬚上,靈霧纏繞,似是有隨風飄動的錯覺,再往裡看。
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
赫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龍首。
孟古的腦海中猛然出現了這樣的一段話。
此段話出自於《山海經》中的《南山經》,也就是山經的第一卷。
書中這樣說道。
凡䧿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為席。
用白話文就是。
縱觀南山第一大山脈鵲山,它西出招搖山,東至箕尾山,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這十座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形和龍的腦袋。人們祭祀山神時,將祭祀的牲畜與一塊璋、一塊玉共葬於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供山神用的坐席是用茅草編織的草蓆。
和狌狌口中的晚峰山神像一模一樣,都是鳥身而龍首。
難道……
這就是《山海經》中所說的世界?
孟古覺得很有可能,《山海經》是上古所著,其中記載了諸多奇聞異事和上古傳說,是中華文化的起源。
但不知為何,書中所記載的世界,突然消失,其中記載的異獸和神話故事,從此再無考證的可能。
而現在山海世界突然降臨,將原本世界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