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還剩下七個人。
從職業或者是標籤,佩頓將這些人都設定成善良、守序陣營的角色,提高遊戲的難度。
對於年輕的夫婦角色的設定,想了想,佩頓增添了一道感情暗線——兩個年輕人不顧兩個家庭的反對,衝破階級的束縛,社會地位的的差距,因為愛情私奔出來,現在女孩還懷著孕。
後世看來有些狗血的言情路線在這個年代,還很吃香,很符合潮流。
《飄》還是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說實在的,《雷雨》以現在人的眼光來看,也很狗血。
當然,專家都研究裡更深層次的歷史變遷、社會矛盾。
呵,有這個功夫,還不如研究歷史書呢?
至於說懷孕婦女的設定,這也是為了後面的故事考慮。
在大眾的眼中,孕婦和小孩怎麼可能是兇手呢?
這是大眾的盲點認知。
兩者是無害的!
處於這種盲點,在許多推理案件之中,都會出現小孩和孕婦的影子。
他們或者是作者丟擲來的迷霧,或者是真正的兇手,無論是哪一種,只要配合上足夠的反轉,讓故事合理,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佩頓設定這一個人物,以孕婦的身份將婦女的威脅感降低到極限,方便後面可能的反轉。
牧師的角色則是為了迎合現在流行的宗教題材。
設定一個在神學與科學徘徊,堅持用科學的思維解釋神學的理智牧師,也算是個人風格鮮明的人氣角色。
瘋狂和理智的衝突,神學與科學的衝突,充滿了故事性,很符合這個瘋狂的年代。
甚至還可以擴充套件牧師的身份,甚至是增添一些悲情色彩。
做了一輩子的牧師,但是偏偏被人告知神是不存在的。
“神明,那是什麼?別人供奉在心中的虛無寄託,奧克利託,作為一位牧師,你應該看得清楚。”
“民眾需要他維持心中的信仰,我們需要他維持腰包裡的錢包,他是虛幻的,但我們的腰包是充實的。”一位主教醉酒之後,對他講述道。
從那一天開始,他生命的意義就改變了,他希望他能證明神的存在。
即便是虛幻,並不代表,不存在。
他嘗試用科學的方式理解祂的存在方式。
牧師努力學習科學知識,耗盡了用一輩子時間、精力,希望用科學的方式來驗證神時存在的。
科學的盡頭就是神學。
這是理性和理想的碰撞。
而醫生的設定則是為了方便推理的持續,從屍體或者其餘方面獲得線索,推動情節的後續發展。
眾所周知,伴隨著案件的發生,驗屍人員變得尤其重要,甚至某些偵探就是一位合格的解剖學醫師。
這裡醫生也可以起到這樣一個作用。
福爾摩斯也有華生來發現盲點,佩頓設計一個醫生角色,也能在大家需要發現盲點的時候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