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定很古老,一度被寫爛,但是富有儀式感,推理犯罪的現場,與密室往往更配。
製造密室:一場連綿不斷的暴雨,十個人相繼被困在旅店。
想了想,佩頓開始設定自己的第一個人物——教授老者。
教授,畫龍點睛,增加的內涵,智慧的象徵。
智慧、神秘、少言,但是語出驚人,這幾個標籤暫時被貼到教授的身上。
有時候,他的有一句話就可以讓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有更多的聯想,寫作者最喜歡的,就是各種讀者腦補。
教授角色可以透過動作指引、語言,讓讀者有更多的腦補。
而且這幾年魔幻題材很火熱,其中的先知乃至是賢者,都是人氣角色。
在這些賢者口中,蘇格拉底、柏拉圖等等賢者的名言被反覆的引用,這裡佩頓也打算借鑑一下,也算是提升格調。
同時教授這個角色這也是作者的化身,透過這個人物將節奏順利的控制在手上。
綜合考慮,佩頓有意增添了這樣一個角色。
然後開始製造第一個最明確的兇手——一個殺人犯,這個殺了人的犯人被一個警察押送前往劍獄,結果因為沿途的暴雨,從而不得不困在旅店。
故事的開始——殺人犯掙脫了束縛,緊接著大家發現第一個死者。
想了想,佩頓打算將這死者設定成為一個富二代。
為錢殺人。
在眾人的推斷中,殺人犯逃跑,在這之前,想要得到一筆路費,於是殺了富二代,方便跑路。
若是以此為思路推理下來,這很正常。
故事繼續——眾人開始在警察的帶領之下尋找殺人犯,在教授的提醒之下,大家都沒有分散,三五個人集合在一起,保持著對這個殺人犯充分的戒備。
警察的身份,想了想,佩頓打算之後反轉一下,正義最有可能是黑暗的。
這完美符合觀眾的認知,黑警察、罵政府在自由的聯邦甚至是等於政治正確。
這自由的空氣之中,只要你不得罪大資本家,你就很自由。
也算是修補一個漏洞——為何增強教授的作用。
假警察知道自己不具備真正的警察的素質,於是保持著沉默,將主導地位讓給教授。
這裡可以刻意淡化警察的作用,利用教授來指導人們的行動,代替這個“假警察”的作用,彌補漏洞。
很合理性。
緊接著開始設定第一個反轉——黑店,老闆開的是一個黑店,他也是一個隱藏的殺人犯。
不過還是需要反差,表面上的老闆斯斯文文,穿著乾淨整潔的西服,愛讀聖經,喜歡禱告,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虔誠的聖徒。
看上去謙和有禮,和暗中的形象形成鮮明的反差。
想了想,佩頓打算將老闆設定成為一個接受過高階教育,但是心理變態,具有反社會心理,就像雨夜屠夫一般的心理變態,天生殺人狂。
這樣的殺人狂都很文靜,不張揚,挺討人喜歡,原型參照梁家輝的“雨夜屠夫”。
無意之中發現了這旅館原來的的經營者,不過是一對沒有其餘親人的老年夫婦,由此動了殺人的念頭。
最後他順利繼承了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旅館,開了一個黑店,多次對落單的旅客進行綁架、強姦、殺戮、謀財害命……
這裡就是他犯罪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