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二年六月。
濠州大總管王猛攻佔滁州、和州。
濠州、定遠、滁州和和州四城連城一片,加上徵收的降卒,王猛真正的坐擁十萬披甲之士。
“時直到今日,淮西之地唯主公獨尊,主公可稱王號……”
大帳之內,胡惟庸慷慨激昂,其餘的武將聞言,也是有些嚮往。
自家主公若是封王,他們豈不是可以封侯。
王猛看著孫驍、周勇等人眼中的期望,只是心中一嘆。
稱王可不簡簡單單是一個名頭,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聲望。
劉福通一頂紅巾領袖的帽子,就能呼嘯數十萬將士,無數巨寇慕名前來投效。
歷史上的張士誠,勢力不算強大,但是稱王並且經過了高郵之戰後,累積了無數的聲望,一躍成為天下前三的反王。
造反,一個名頭,很是重要,名頭響才有人跟隨你。
世家養望之道並非是沒有道理,現在的人就信這一套。
“胡知州!”
見胡惟庸慷慨陳詞,李善長出言說道。
“我軍雖然在淮西再無敵手,但是並無天險守護,且治下人口太少,非是王者基業。”
“此時的王號於主公而言,是禍非福啊。”
此時的帳中,唯有李善長提出不同的意見。
聽到李善長此言,胡惟庸明顯很不贊同。
王猛明白他所顧忌的,無非是不打出王號,根本無法在北地與劉福通爭鋒。
要知道不久之前,才發生的一件大事。
劉福通率紅巾軍先後大敗元軍主將赫斯虎赤,斬元大將鞏卜班,擊敗帖木兒30萬精銳之師,屢戰屢勝,威震元廷。
此時的劉福通完完全全是天下第一的英雄豪傑姿態。
沒有稱王,無非是顧及死去的韓山童。
你可以將之看成是搶先打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項羽。
沒錯,此時的劉福通完全可以看作是項羽和陳勝吳廣的結合,名望和勢力達到了巔峰。
此時此刻,劉福通兵鋒之盛,無人可當。
較之劉福通,王猛即便是稱霸淮西,亦是難以與之抗衡。
至少在胡惟庸看來,不加王號,根本不能與之爭鋒。
只是這王號,在王猛看來還是早了點。
大元並非是沒有餘力了,若是王猛沒有記錯了話,張士誠起義,加封王號之後。
元丞相脫脫會帶領百萬大軍(實數)攻打張士誠。
最後竟然是脫脫敗了,當然主要的敗因在元庭的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