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官軍大營,蒙古大帥吉仁泰營帳之中。
吉仁泰飲幹銀盃中的酒,斜眼看著跪在面前的高麗人樸德琢。
“土臺子堆起來之後,你帶人攻城門!”
樸德琢連忙點頭,他如何會打仗,但是軍令如山不可違抗。
高麗不過是貧瘠小國,大遼大金強盛之時他們都得俯首稱臣,到了大元朝自然是奴才的命。
當然,高麗人自稱性情剛烈,蒙古崛起之時也曾全國抵抗。
策略是打不過就降,然後接著反,於是蒙古人接著殺。
實在是被殺怕了,到後來高麗國主幹脆把國內主張反抗的大臣都殺了,對大元俯首稱臣,認大元乃是宗主之國。
歷代高麗王都是迎娶蒙古公主為後,派世子進大都為質。
俯首帖耳,唯命是從!
不過這種恭順只是表面現象,待到自家主子衰弱的一天,則是這些奴才反咬一口的時候。
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隋唐之時不必說了,有明兩百餘年,高麗貌似恭順,實則野心勃勃。
李氏朝鮮更是篡奪王位,不尊宗主。
而後,則是雲南王數次征討,實在是將之打怕了,才是花了大價錢買通宦官,獲得天朝冊封。
沒能老實幾十年,便是開始蠶食遼東,不斷吞併女真部落人口土地。
佔領後迅速從國內大量移民,先是拓展到圖們江,而後甚至是推到鴨綠江一帶。
這樸德琢乃是高麗大族的庶子,仰慕天朝文化,所以花錢買了個官做,這才是第一次上戰場。
當然,樸德琢也有他的一套,自己不會打仗,可以讓手下人衝鋒,自己縮在後面主持大局。
只要自己口號喊得響,錢給的多,手下人自然是滿足了。
王猛正在城上吩咐防務,下令各部精銳駐守城頭。
守城的都是老兵混合著新兵,這一場仗打下來,也是一次練兵。
王猛令胡惟庸主持後勤,種種守城的軍械打造、後勤糧草的分配……
而王猛自己則是調動守城的佈置,城牆不但是牆,城門樓下面還有藏兵的地方,可以供將士們修整。
胡惟庸這個文士,則是甩開膀子,大聲呵斥著,調動守城的軍械、後勤。
守城的滾石、擂木、熱油、金汁熱糞都是胡惟庸一手操持,他也顧及不得有辱斯文,忙的熱火朝天。
當真是一把屎一包尿,準備去喂城外的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