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城後方臨河的位置,除去預留的碼頭還有一塊空地,約莫三十畝左右。”李長順說著心裡更虛了,七爺這是打算做什麼!
“明日叫兩個畫匠過來,商討下河邊地塊的規劃。”
“那北院?”李長順試探的問,只希望七爺只是一是興起。
“北院改私塾的事情照舊,這件事你留點心, 需要加快進度。”開辦技術類職業學校是個長久的事情,想要迅速落成並沒有那麼容易。以目前的情況,有北院的私塾做基礎已經足夠用了。
顧七話音剛落,就見李長順的臉垮著一張臉,奇怪問:“你怎麼了?”
“沒沒事。”李長順喪到不行,果然還是逃不過要讀書的命。
開廠做實業的週期相對比較長, 短則一年半載, 長則五年十年都不算什麼,人才培訓也是同樣的, 顧七倒並不急於一時,囑咐了李長順北院改私塾的事情後,就獨自一人策馬出了麓山郡。
韓家老太爺最近的日子過得委實不算好,一向太平和睦的韓家最近不知怎麼的好像犯了小人,時常因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惹得家中雞犬不寧。
韓家是麓山郡的大戶,在四海會出現之前,韓家在麓山郡稱一聲地頭蛇都不會過,即便三年旱災,韓家的根基也依然穩固。
哪怕之後四海會出現,韓家又因及時和四海會的大頭目打好的交情,藉著四海會的東風,以及韓家往昔在渝州鋪設的人脈重新將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這段時間韓家可謂是順風順水,風光無限,可偏偏就最近兩月就出了岔子。
細說起來,倒都不是什麼大事,就是膈應人。
半月前主宅大門口的石臺階好端端的忽然碎了一塊, 緊接著三日後城外的莊子連頂帶梁塌了一半, 幸好那會兒正農忙,屋子裡並沒有人,沒造成什麼傷亡。
再是前幾日大房家的孩子出門去玩,竟然和家裡的僕婦走散了,雖說後來人是找到了,也沒皮肉傷,但到底是年紀小被嚇得哭鬧了好幾日。
大房媳婦是內宅的當家,出了這事氣的連夜發賣了七八個僕婦,沒曾想這些僕婦眼見著要被髮賣互相攀咬,竟又扯出幾十個僕役貪墨的庶事。
韓家世代經商,韓老太爺活到這把年紀大風大浪的事情經歷過不少,察覺到不對勁後就叫了人去調查。
這一查才知道,何止內宅,這段時間韓家名下的不少生意都鬧過不大不小的是非。只因著事不大,又都很快解決了,下面的掌事才沒上報。
起先韓老太爺只當是有人眼紅韓家生意順遂,故意使絆子找不痛快,可查了幾日, 都沒查出個所以然來。之後韓老太爺又命人悄悄盯著與韓家關係平常的幾個商戶, 也並沒有察覺到不對的地方。
可真要說韓家最近發生的事情只是時運差,韓老太爺是半點不信的。一件兩件或許是巧合,巧合多了也就不是巧合了。
韓老太爺在等,等行事之人主動露面。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這麼大費周章的只為了給韓家添堵,那麼就只能是為利而來。
什麼樣的利需要如此隱晦?韓老太爺手指輕輕敲打著案几,忽然想到了一件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