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壞在羅山村一面背靠著小羅山。
那小羅山上有一處山泉,渝州大旱這三年,小羅山上的山泉救幾乎救了整個羅山村的百姓。
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羅山村的村民從來沒有想過這處對於他們來說近乎保命的寶貝山泉再這一遭里居然城了羅山村一小半村民的催命符。
那日夜裡山洪來襲時,村子裡的村民因著大雨的緣故誰也沒有出門,只將門窗緊鎖了。
直到未時一刻,村子裡忽然傳來一陣巨響。
緊接著不少村民都感覺到自己的床板開始晃動,伴隨著越來越大的晃動聲,緊急著越來越多的村民感覺到自己的房子也開始震動。
有驚醒的村民大恐懼的大喊著‘翻地龍了’也顧不上屋外的大雨匆匆跑出門去。
這出去一看,才發現哪裡是翻地龍,是小羅山發了山洪!
洪水混著山石泥塊一同衝下來了,巨大的衝擊力帶著毀天滅地的轟隆聲,就在一眾羅山村村民面前,瞬間沖毀了坐落在山腳下的數處房屋。
一時間慘叫聲哭喊聲響徹整個羅山村。
這一次山洪,羅山村死了二十多人,傷了近百人。直接壓垮房屋六座,損傷房屋十餘處,損失不可謂不重。
若只是這些,羅家村的剩餘村民未必扛不過去。
真正讓羅家村難熬的是,那些在大雨前插了苗的田地,因為雨水長時間的浸泡,近一大半沒了存活的希望。
雖說已經育苗插秧的水稻喜澇並不怕雨水,但整個羅家村的村民裡也就只有那麼三四戶人家搞到了位數不多的水稻糧種,大多數羅山村的村民都是種的紅薯。
紅薯耐旱、喜光照,原是極好種的糧食,便是在之前兩年裡,家中情況還過的去的羅山村村民裡還有不少人每日偷偷上山挑了少量的山泉水,養活著自家院子裡的幾方紅薯地,就靠著這些紅薯做口糧,一直撐到了如今。
渝州初來雨水時,羅山村的村民心裡都是歡喜的。
有了雨水,就不用像從前那樣扣扣嗖嗖的在牙縫裡剩下救命些的吃水就為了養活那麼一星半點的紅薯。
有了雨水不僅可有種紅薯吃飽肚子,還能種包穀、種水稻、種小菜,等熬過這一年入秋,苦盡甘來,後面便全是福氣了。
可誰能想到這渝州的雨水,不來時它兩三年都不來,來時又氣勢洶洶多到要將整個渝中都淹了。
要說紅薯的優點是耐乾旱、喜光照,那麼缺點就是怕澇怕陰。
就在暴雨前半個月,不少羅山村的村民都早早準備好了薯塊用來出芽育藤再移栽扦插,加上那會兒天公作美,移栽扦插後,接連下了幾場小雨,便是紅薯地裡連水都不用再澆。
奈何這些紅薯地不怕小雨、不怕大雨,就怕接連不斷的大暴雨,更怕雨水積累後無法排處形成的內澇。
這不,澇著澇著就把大半的番薯藤給泡爛了,剩下的那些還堅強活著的情況也不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