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最不好的,是岱和縣,前面說的被淹的村子裡有一個就是岱和縣的,另外岱和縣內還有幾個村子提前撤離了村民,昨日在遷往縣城內安頓的路上遇上山石塌方,十幾人重傷,有兩個沒搶救回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應急措施,沒有有效的救災器械,這麼大的一個郡城管轄範圍內,遇到天災人禍官府想要做到最完善的救助非常困難,能將傷亡人數降到最低,災後能儘快安排維持好持續,避免出現更大混亂,就算難得了。
“不知,麓山郡城內可有接受災民?”顧七問。
“昨日還未曾有,不過若是這雨一直這麼下下去,不出三日就會有不少災民擁進郡城內。
今日王大人便在城北附近安排了幾處空宅,準備改成棚戶,接納之後的入城災民。”
說著賀庸又道:“城內能有此番安定,要還要多謝齊少東家及時開放四海商市的限糧。
這幾日裡有不少百姓去柳行街打聽,也不知道是誰把行腳幫撤走的訊息流傳了出去,又說柳行街的糧撐不過半月,引起了一場不小的慌亂。
好在四海的李大掌櫃及時出面,將四海商市不限期供應米糧,並且不漲價的訊息放了出去,城內的那場混亂才平息了下來。”
“賀大人客氣,這些都是齊某應該做的。再則,城內百姓無恙,對我等商戶來說才是長遠買賣。”
顧七的話說的體面,讓賀庸鬆了一口氣。
原本還有些顧慮,官府如此指望商戶,而四海的人行事又大膽,麓山郡是不是又會養出一個橫行霸道的行腳幫來。
如今再看齊少東家的言行,不論人家的手段如何,至少在為人行事上要比行腳幫的蠻子做的有分寸多了。
次日,顧七親自護送賀庸回郡城,同時江平將下河塘村後續事情安排給李厚後,帶著手下兄弟,一次性押送了五十輛鏢車前往何松鎮。
因去時無貨,眾人還是穿著四海鏢局的鏢服,並未換上差役服和令牌,只是將這些東西隨身收攏了起來。
值得一說的是,這一趟去何松鎮的鏢車並非如以往一般都是空車。
準確的說,麓山郡城內開張了許久的四海鏢局,再歷經月餘後,終於迎來了首批訂單。
另外這次的鏢單也有些特殊,要送的並非貨物,而是活人。
幾日前,四海鏢局接了一單,要護送的是麓山郡城內的大戶韓家的三爺韓平陽。
據說是這位韓三爺有要事要去往京都,奈何如今要出渝州府一路上即為不太平,便尋到了四海鏢局處,出了一百兩的高價,保這位韓三爺與其隨身小廝護衛四人出渝州府。等到了江陵郡,他們自會另尋江陵郡內的運河,再乘船入京。
韓家是麓山郡的大戶,又與郡守劉守正是姻親,這點面子四海鏢局還是要給的。
再則這位韓三爺出手也算大方,加之韓家承諾了四海的人只要保證韓平陽平安順利的到達江陵郡,期間一應吃喝伺候都會有韓家的小廝侍衛自行負責,甚至連馬車都不需要四海這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