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紫蘇葉收嗎?”
“收。”
一聽是紫蘇葉,攤主來了興趣。如今世道不好,藥材便顯得愈發稀缺。紫蘇葉用處多,正適合時下的行情,許多地方都收。
“先看看成色。”
紫蘇葉不算值錢,也沒有流民敢在行腳的江湖人跟前作亂。顧七大大方方的將包裹取出開啟平鋪。
攤主取了幾片打量道:
“曬制的還不錯。就是量少了些。這一包能換個三十文,你是要錢還是要糧?”
“要糧,都給我換成幹窩窩頭。”顧七想了想道。
想來最晚明日周家的人馬就要出鎮,在出渝州府之前,腳程不會慢。
自己和顧大年兩人沒有行腳的車馬,折算下週家人歇腳的時辰,預留給自己的時間也不多。要粗糧沿路搭夥做飯太浪費功夫了,不如窩窩頭省事。
鬧荒前,一文錢能換兩個窩窩頭,現如今,一個幹窩窩頭值五文錢,也是有市無價。
尋常糧鋪早就關了,願意出讓口糧的不多,也只有倒賣藥材鐵器人口的行腳人能有固定的口糧兌換,只要東西不要銀錢。
一袋曬乾的紫蘇葉換了六個窩窩頭。拿舊布包了勒緊了裹腰上。回身撇見遠處癱坐的幾個乞丐流民,時不時往這邊打量。
顧七也不在意轉而又問攤主:“收黃芪嗎?”
“你還有黃芪?”攤主一喜:“成色怎麼樣,數量多嗎?”
顧七取出一節遞出去:“數量不多,你先看看。”
“切過了?瞧著不像根部。”攤主疑惑。
“有些年份了,根枝cu長,不好拿。只取了幾段來。”顧七說的是實話,不過取出的卻不是最好的那幾節。
年份足夠的野生黃芪是好東西,渝州界的行情換不了好價錢,另外黃芪形似樹根隨身帶著不起眼,災民不識貨遠比帶著銀錢安全。
“瞧著有八年以上,這次換銀子?”
仔細檢視了皮面,又顛了掂分量眯起眼看著攤前這個黑瘦不起眼的小丫頭,輕笑:
“沒想到還是大主顧。
丫頭,我也不騙你,尋常這種分量的黃芪一塊能換二兩銀子,不過現在我這收只能給五錢。你有多少,我這收多少。”
“不多,統共四塊。給我換二兩。”顧七也沒猶豫,側身取出提前包好的另外三塊黃芪。
遠安鎮地處在渝州邊境往南緊鄰與江州,出了渝州,一路向南,江州多河道,旱情自然緩解。
二兩銀子不出意外足夠走到江州府內。
“丫頭,沒人來接你?”
錢貨兩清,身形胖寬的胖攤主伸手指了指遠處三三兩兩聚在一處的流民,揶揄道。
他在遠安鎮擺支攤也半月有餘,對這附近流民乞丐作的做風一清二楚。
行腳幫,江湖人的攤子,這些人不敢找麻煩,但對於落單來典當的人卻很少會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