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錦華心裡想了一下,就做出了決定:“好,就用這個做彩頭。輸者,永遠不能再來桐山。而且我要在附加一個條件,贏者,這桌子上的茶具都可以帶走。”
此話一說,眾人譁然。先不去桐山活動的重要性,這麼貴重的茶具,竟然也捨得拿來做彩頭?那把紫砂壺可是千金難求啊!
林閬
扭臉看向身後的一個低調身影,“這下,你可放心了?”
林閬忽然生出不好的預感,盯著康錦華身後。
只見一素雅少女翩翩走出,眉目精秀。一身碧水色修身長裙,罩著同色的淺繡荷花褙子。身量纖纖,柔弱如弱柳扶風,姿態如風吹荷塘。
“別來無恙。”少女朝林閬盈盈一拜,林閬卻十分驚訝,張著嘴往後退了一步。
“一別數年,您還是和之前一樣。”少女
“我還以為是什麼呢,若是茶藝精通,就算是用尋常的黑釉茶盞也能調出好茶。”
福滿滿明白過來,桂花香和脂粉味是對第一場鬥茶的干擾。
“康姐姐。”福滿滿行禮。
“小娃娃,有什麼事兒嗎?困了餓了的話,就去宴息處吧。”康錦華開口打發道。
“康姐姐,我想問一下,誰做主持呢?”福滿滿看向福滿惠,“您覺得我姐姐如何?”
“不行。”康錦華還沒有開口,孟珠珠就搶先開口道。
“為什麼不行?”林閬似笑非笑的看著她。
“當然可以,福姑娘能加入判者的行列,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康錦華打斷道。她淺笑盈盈,透著溫柔賢淑的氣質。
各種茶具,甜白瓷的茶盞和青花瓷茶盞
白瓷茶盞造型美觀,比例勻稱,料精式雅,在茶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位置。
《茶經》中專門寫有一篇“論器”,提到當時的茶具也只有茶焙、茶籠、湯瓶、茶壺、茶盞、紙囊、茶洗、茶瓶、茶爐8件。
明代最為崇尚紫砂或瓷制的小茶壺。文震亨《長物志》雲:“壺以砂者為上,蓋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張謙德《茶經》說:“茶性狹,壺過大則香不聚,容一、兩升足矣。”官(窯、哥(窯、宣(宣德窯、定(窯為上,黃金、白銀次,銅、錫者鬥試家自不用”。
釉色上有青花、釉裡紅、青花釉裡紅和單色釉等,茶具種類有茶壺、茶杯、蓋碗、茶葉罐、茶海等。明代人們對泡茶、觀茶色、燙壺更為講究,宜興紫砂茶具便在此時出現了,紫砂茶具有優良的宜茶性,不吸茶香,不損茶色。明代湧現了許多制壺名家,如有“四大名家”之稱的董翰、趙梁、元暢、時鵬,被稱為“壺家妙手稱三大”的時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以及歐正春、蔣時英、陳光甫等。
飲茶之前,用水淋洗茶,
:“這裡”
這裡呢,有各種茶葉,還有各種可以泡茶的花瓣。”
福滿滿皺起眉頭,這干擾太多了,也太刁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