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幹就幹,和邵琪琪的果林談話結束之後,林淼就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行動。
他為什麼要這麼著急趕忙?
還不是因為李子馬上就要下季了,樹上還有最後的一批果子。
用這最後的果實來實現一次品牌躍遷,這是林淼要做的這季的最後的戰役。
時間如白駒過隙,豈能浪費?
每一個創業者,不論幹啥,吃哪口行飯,勤,永遠是第一位的。
但凡勤力者,速度就不會慢。
也就是快。
即便是天資愚鈍,資源有限者,只要沾上勤,那就相當於時間比一般人要多了,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人家一天24小時,而勤力者,可能是48小時,甚至更多。
想想看,這得多麼可怕?
搭上了時間,又怎麼會慢?
所以,好多人都明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卻忽視瞭如何實現這個快字訣。
很簡單,就是勤。
不但身勤,還要腦勤。
而論勤,中國的農民是最有發言權的。
所以,當晚,林淼就在燈下琢磨出來這個“勤”字,他決定,這次行動的“文字釘”主打“勤”。
他有他的依據。
現在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爭創爭創,拼什麼?
還不是一個勤字?
那麼,溯源到這個“勤”字的源頭,也是就是勤文化的本質,它來自於華夏農民幾千年農耕社會所形成的精神核心。
有了這個精神核心之後,那麼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變得相互之間有了關聯。
譬如,讓喬村的五大網紅賬號接下來一段時間內做跟“勤”有關的短影片,按照每個人的定位,量身定製出相關的影片內容,這,對林淼團隊來說,已經是熟能生巧,分分鐘的事情。
再譬如,等明天給阿斌和小丁下任務的時候,林淼就可以明確地要求,這次的所有宣傳物料,都要帶上“勤”,緊緊扣住這個文字釘。
還有,這也是這次行動的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主題,怎麼將喬村的特點、優勢、和特色,包容進這個系列故事裡頭,扣住“勤”字,那麼就考驗林淼的功力和闡述技巧了。
說白了,這是能夠借力傳統媒體,引起他們關注的關鍵。
也就是事件營造。
只要讓事件有意義,意義足夠大到形成公共事件,那麼就是新聞。
在這個自媒體橫行的時代,愈是需要有傳統媒體來助力,但恰恰,現在的社情是,這兩頭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自媒體在追逐流量,在去中心化時代忙得不亦樂乎,而傳統媒體已經被資料給衝擊的暈頭轉向,迷失了自我。
所以,林淼要好好地利用這次機會,來做這個文章,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切的行動根源都源自於對領域的瞭解。
不打無準備之戰。
林淼手裡還有一些傳統媒體的資源,他必須在這晚想明白這件事,他會在跟阿斌和小丁交代任務之後,打這第二波的電話。
而且,林淼知道,報紙和電視,他們面對新聞源的時候,關注點是有區別的,一個要邏輯自洽,要乾貨。一個要畫面,要情感。
所以,他就要投其所好,來為他們設計出最打動他們的地方。
也就是說,能用一句話說明白,第一時間讓對方燃起興趣,就不要用兩句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