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申珂來調查一下湯小桐有沒有撒謊,林淼可是兜了一個不小的彎。
這個勁頭要是用在寫文章上,那就是“賦比興”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詠之物。
真不愧是做文案出身的劇本達人,林淼這也算是在電話裡頭透露出了自己的職業特點。
“我這個新想法,也不是想了一天兩天了,是這樣的,”林淼娓娓道來。
原來,他是受木匠尺八做微觀世界作品的影響,他覺得,這可以再發揮一下做個文章。
至於是什麼文章呢?
他就著這個電話的機會,乾脆就交代出來。
“我想做一個博物館形式的東西,”林淼繼續說,“放什麼東西進去呢?我想可以放的有很多……”
林淼自問自答地就描述起來。
“像尺八的微觀木工活,我們就可以放進去,給他一個主題,比如就叫喬村微觀木器盲盒,賦予它新的東西,以微觀、靈動、好玩而見長,結合現在城市裡頭流行的盲盒,咱們也可以將這個當成盲盒來開發……”
聽到這裡,申珂忍不住打斷了林淼:“我為你的想法叫好,送你32個贊都可以,你這個想法是一個天才的想法,能夠將盲盒和微觀木器結合,開發新的品類,這很牛逼的!”
“是吧,”林淼聽了申珂的“彩虹屁”也很淡定,繼續說:“這是你要做的第一個資料分析,就是當下盲盒市場是個啥需求,啥特點,咱們怎麼來借鑑,將這個模式植入進咱們的新東西,微觀木器。”
“懂!”申珂說,“你繼續說。”
“嗯,我為什麼要弄個博物館呢?其實是想將這個事情做大,你想想看,這麼好玩的一件事,是不是可以進行申遺?”
“申遺?”申珂說,“你是說要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領?”
“對的,為什麼不可以呢?”林淼說,“一個當地的手藝,賦予它新的內涵,既能夠帶動農民致富,又能夠引領市場潮流,當地政府肯定舉雙手贊成,這樣,我們的申遺就具備了可行性,我估計,拿下溧城區的非遺資格。”
“拿下了有什麼好處呢?”申珂有些不解,但隱隱約約地,他能夠感覺到林淼的說法是對的,但光這樣顯然是不夠的,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申珂要問。
林淼似乎已經在等申珂這麼問了,他成竹在胸地說:“那好處太多了,不但有了政策扶持,還會有專案資金,然後尺八的手藝就可以開班傳授了,你想想看,如果有幾十個尺八這種木匠,一起來做這個手工,是不是這個盲盒就具備了投放市場的生產能力?”
申珂方才領會林淼的真正用意,沒錯,他知道林淼是對的,但是沒有想到他考慮的點是這層。
林淼的思維一向如此,可以實現層級的躍遷,就跟不安分的夸克一般。
“好傢伙,你下一盤大棋啊!”申珂道,“為了開發尺八的木器手藝價值,想到了盲盒,將兩者結合之後,用非遺來鋪路,然後造一個博物館來壯聲勢,實現配套,也是為了搞一個創作手作的創作基地吧?”
“對嘍!”林淼甚為滿意申珂的舉一反三,這是聰明人。
人往往就是這樣,一旦思維開啟,就沒有了啥限制。
很多人之所以找不到發展的門路,打不開自己的資源庫,究其根本,還是思路的自我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