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小夥伴們的鼓勵,林淼覺得自己也不能“划水”,要繼續給創意加碼才行。
划水,這個詞凡是經歷過職場的人都懂,就是混日子的意思。
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是不斷向上走,攀巖似的那個階段,必須全力以赴,專注使人快樂。
一旦攀上崖壁,進入到平緩河流的時候,反倒是要小心了。
越是舒服的時刻,越是容易划水。
所以,舒服不重要,快樂才重要。
對內容創作來說,同樣如此。
就拿做這個平臺的短影片來說,五個喬村網紅的賬號內容出師不利,怎麼辦?
林淼想了又想,斷然不能提前進入到“划水”的階段,目前,還是在攀巖的階段,他如此判斷。
既然如此,就要全力以赴才是。
做影片,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指令碼。
那麼,對指令碼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創意,是故事的核心。
而要找到這個核心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是創作力。
創作力從何而來?
兩個關鍵,感知和積累。
這麼捋下來,林淼就找到了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力。
沒錯,是他的創作力。
對短影片來說,寫,很簡單,拍也很簡單,能寫會拍的人千千萬,為何有的火了,有的沒火呢?
林淼在思考。
難道是運營的問題嗎?
不然。
是有沒有做出設計感。
這就好比是一個裁縫做衣服,牛逼的裁縫會量身定製,會把一切元素當成藝術感知的呈現,而一般的裁縫只會千篇一律地執行套路,袖子是袖子,釦子是釦子。
高下立判。
林淼當年離職之後開著奶茶店的時候也在鑽研學習,他一直記得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創作指令碼沒有必要臨摹一部寫得好的作品,而是必須依循我們這麼藝術賴以成形的原理去寫好。急於求成、缺少經驗的創作者往往遵從規則;離經叛道、非科班的創作者破除規則;藝術家則精通形式。
不曾經,他此刻就遇到了這個問題,當理論儲備和實踐碰撞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之後,每個人的感知力是不一樣的。
林淼感知到了他的創作力正在他的體內源源不斷地湧動著,無所畏懼,所向披靡。
“必須要給創意加碼!”林淼做出了決定。
這是一個優秀且成熟的影片創作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在創作的路途上,一切都是那麼瞬息萬變,如果一個創作者感受不到這種瞬息萬變的力量和風向以及美感,那麼他一定是不入門的菜鳥。
當天晚上,林淼就加班搞出來了一個新的樣式指令碼。
在沒有得到流量的青睞之前,一切都未塵埃落定,不能一成不變。
敢於嘗試新的形式。
林淼是這麼設計的:
讓五個網紅賬號按照自己的特點,分別做如何烹製一條喬村的活魚的美食影片。
他的理由是,既然是為了賣喬村的活魚,那麼目前在做的影片內容,有些不夠直接,倒是更適合等到粉絲數量上來之後這麼做,而眼下,就要直接一些,讓影片內容跟活魚的關聯性更大,更有鼓動性,更有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