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如何盈利,還真是一時把林淼給難住了。
他是啥都有了,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沒有開啟財神爺的賬戶,讓錢落進自己的口袋。
這挺讓人著急的。
開公司搞創業,不為賺錢只為賺取名聲?
顯然不行,即便再是文人的血液,也不能不講經濟效益。
邵琪琪的提醒讓林淼不得不好好想一想這個棘手的問題。
櫻啟公司的定位是農民的MCN,說白了就是幫助農民當網紅,來給自己的農產品帶貨。
一般來說,MCN贏利的模式無非就是一進一出。
何謂一進一出?
進,自然指的是利用手上的簽約網紅來賺取流量,然後讓流量變現。
出,就是花錢,用錢砸,不管網紅的資質有多好,必須用錢燒出一條路出來。
流量的天然屬性就是匯聚,跟河道里的水似的,想獲得流量就必須要引流。
別看那些網紅動輒好幾百萬上千萬的粉絲,按MCN的演算法,一個粉絲的成本就是3塊錢,想解約,可以,乘以粉絲數,賠吧。
換句話說,這就叫獲客成本。
流量時代什麼最重要?
運營。
但運營也得兩說,一方面是內容本身的運營,這包括選題、定位、目標受眾等等,另一方面,則就是導流。
如果說,流量是水,那內容就是池子。
在水與池子中間的連線的渠道,就是運營。
否則池子修得再漂亮,沒有渠道水也過不來。
這就是目前這個行業的現實情況。
說簡單簡單,說複雜複雜。
不是專業的人想玩轉MCN,還真是不行。
就林淼來說,他的團隊做內容是沒話講,但他們缺少一個好的運營,以及支撐運營的資本。
別以為他手上現在有了13萬和11萬加一塊24萬的資金,對運營來說,這提都不能提。
杯水車薪。
所以,林淼想讓櫻啟這個公司賺錢,生存下去,他就必須要走和別人不一樣的路。
這可就難上難了。
究其原因,聰明人太多,都想著如何賺錢,如果真要有另闢蹊徑能夠賺錢的路子,那也早就給踩出大馬路了。
都跟開著雷達一般瞄著呢。
就好比在一條街上開店,但凡有一家掙錢的,那一定就會有同行跟進。
想走一條獨一無二的專屬路子,在資訊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玩壟斷,玩超級資本,當然,這對短影片領域來說,又不是造火箭,根本不作他想。
但林淼偏偏面對的這個局面是騎虎難下,開弓沒有回頭箭,不得不去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要不怎麼說,英雄都是給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