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寫稿子這件事,林淼並不陌生。
在廣告公司當文案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寫。
後來創業,最大的開心時刻,就是當他看見顧客在意手中杯子上的文案的時候。那個感覺,是被認可的滋味。
再後來,他為“山水一程,三生有幸”微電影大賽寫了劇本。
林淼認為,寫作分為兩種。一種,是類似寫日記似的自我書寫,不需要有人看,是寫給自己的。還有一種,就是為了給別人看。
這就是寫作的本質,要麼寫給自己,要麼為了傳播。
既然是寫了給人看,林淼在動筆之前就要先自己想明白,武琳這個故事,最大的賣點在哪裡?
沒錯,在林淼和邵琪琪喝酒的時候,他已經得出了這個結論,那就是武琳代表著90後,是90後群體面對疫情時有所行動的典型,她是萬千非醫護工作者、非社群工作者、非公職人員之外的,更為數量龐大的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還鮮有發出聲音,他們的聲音,還沒有被關注到。
這就是林淼做這個選題的意義。
任何一個影片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就在於這裡,就是因何而為。
林淼理了理自己的思緒,深吸一口氣。
在紙上寫下“發聲”兩個字。
沒錯,一語雙關。
聲優,本身就是在發聲;同時,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也是發聲。
林淼決定抓住“發聲”這個關鍵詞。
對於寫作技巧而言,有兩種基本套路,一種是先定標題,另一種就是先寫內容。
沒有高下之分,視情況而定。
如何視情況而定呢?
簡單點,就是跟著自己的心走。
林淼在“發聲”這兩個字下面,又寫了一行字:90後美女聲優,為疫發聲傳遞正能量。
寫完,林淼盯著這行字審視了好幾分鐘,確定沒有問題,自己也十分滿意之後,他在上面加了一個書名號。
《90後美女聲優,為疫發聲傳遞正能量》
就在林淼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寫稿子的時候,其他三人各自忙活了一會就聚到了一起。
先是龔凡宇轉悠到邵琪琪面前,說:“怎樣,都有些什麼資訊?”
邵琪琪這會開著電視機,一邊在關注著新聞釋出會的直播,一邊在刷著手機,做輿情關注。
“情況比想象中要艱難的多。”邵琪琪一臉凝重地說。
“早就料到了,都用上阻擊戰這個詞了,再看看現在的局面,不就跟打仗似的!”龔凡宇故作輕鬆地說,一邊走到沙發前坐下,抓起茶几上的零食吃了起來。
邵琪琪瞥了一眼,將自己面前已經在吃的零食挪了挪,更靠近自己一點。
“你這麼快就忙完了?”
“出來歇歇,”龔凡宇道,“這些畫面都是我拍的,有什麼好熟悉的,都已經在這裡了。”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只要過一遍看看有沒有跑焦,有沒有抖,就OK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