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身去拍志願者前,林淼將武琳故事的第二集和第三集釋出到了網上。
二連發。
林淼此刻是焦慮的,第一集發到網上已經兩天了,點選率僅僅才破千。
如果說只是發著玩兒,破千的點選量已算不錯。
這個網站上的使用者以專業人士居多,眼光毒辣,能有過千的資料,已經算是相當有面子了。
問題是林淼的片子承載著他太多的期許,這個局面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越是希望有流量的青睞,流量就越是不來。
這真叫一個尷尬。
“我突然有一個想法。”邵琪琪一隻手託著肘,咬著指頭說。
釋出成功,林淼往後一靠,隨口問:“什麼想法?”
“我覺得咱們的片子掛了2天的資料不理想是有原因的,”邵琪琪分析道,“你們想啊,你們一聽到跟主旋律有關的題材是不是會本能地降低期望值?”
“你的意思是說,主旋律題材不討喜嗎?”湯小桐小心求證。
“不是這個意思,”邵琪琪繼續道,“人們對主旋律的片子都會有刻板印象,認為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於是就缺少了期待感。”
林淼想了想,說:“有些道理,那你是想說明什麼?”
“我是想說,大家不要急,再等等,我們要對我們這次創新的表達有足夠的自信,雖然我不能預測它最終的資料,但目前的資料肯定不是它真實實力的反映,所以,莫慌,江城莫慌,我們莫慌。”
別說,這個時候被邵琪琪這思想工作一做,大家都心氣上來了不少。
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抄爆款和做爆款相比,顯然是後者的價值回報感更大。
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正從事一件十分有價值回報感的工作,雖然,這個回報感還沒有到來,屬於延時滿足的範疇。
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大家的信心也就開始慢慢地回升。
藉著這口氣,大家收拾傢伙,出門開工。
小區門口的為抗疫臨時搭建起來的值班簡易棚。
當林淼團隊和劉琳、李學松匯合的時候,正是新聞聯播正在播出的時間。
正在用手機收看新聞聯播的劉琳看見林淼,衝他們擺了擺手,就跟見到老朋友一般。
林淼回應了一下,意思是不打擾她的收看。
在這個非常時期,新聞聯播發出的聲音意味著什麼,大家都清楚無比。
對老百姓來說,這就意味著安全,意味著權威,意味著重要資訊。
對這些身處一線的志願者來說,這個聲音的意義更多一層非比尋常的意味,因為這就是他們奮戰的號角,是他們倍感振奮的戰鼓。
“哎,你愣著幹嘛?拍!”林淼拍了一下身旁的龔凡宇,提醒他。
龔凡宇一個愣怔,顯然沒有反應過來,有些悻悻然地說:“不是說好這次按本子拍嗎?你本子裡沒有提到他們看新聞聯播的場景啊。”
龔凡宇有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