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講,治大國如烹小鮮。
這真是一個至理名言。
但凡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應用到各種場景裡頭。
比如此刻林淼在刷碗時琢磨著,該給明晚直播的預告片找一個怎樣的靈魂?
一桌下酒菜可以用一碟花生米當靈魂,一道菜可以用某個配料當靈魂,那麼預告片呢?
可以說,預告片的靈魂就是如何去調動起觀眾的情緒。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也不難掌握。
可運用起來,能出怎樣的效果,這就考驗人了。
這不光是音樂、剪輯、節奏、包裝、對白及創意表達的問題,這更是一門綜合性藝術。
看著容易,可誰上誰知道。
做出來和做的好,不是一個概念。
要麼怎麼說,資訊時代知識觸手可及,但大師越來越少呢。
就是這個道理。
就是說,乍一看都挺像那麼回事的,但能經得起推敲的畢竟是少數。
所以,藝術創作不是套公式,找個模板套進去就完了。
“小丁的創意直播,靈魂是什麼呢?”林淼漸漸地將自己的思維聚焦,濃縮在這一個問題上頭。
毫無疑問,小丁的這個設計是非比尋常的。
氣泡膜,人們都玩過,用手一捏,嘎巴嘎巴響。
這玩意一旦捏起來,指定會上癮,根本停不下來。
這大概是治癒系這個概念還沒出來之前最著名的法寶了吧?
林淼想到近三十年前,他的孩提時代,當大人把氣泡膜從新購的永久牌腳踏車車身上撕下來的時候,他得到氣泡膜時候的高興勁……
誰知道,這玩意跨過時間的長河,在這個時候,在疫情當前的時刻,竟然被重新冠以新的用途。
把氣泡膜做成新冠病毒病原體的模樣,再在裡頭注入紅色的免洗洗手液,讓人看到就不由恨得牙癢癢。
忍不住就會去捏破它。
“噗!”一股免洗洗手液就噴到手上,剛好可以做個人衛生防疫。
既解壓又防疫。
由於還沒有實物產品,林淼就憑空做著手上的動作,找孩提時代捏氣泡膜的感覺。
太有趣了!
林淼斷定,這個產品將大有市場。
設想這個創意一旦投產生產出產品之後,人們會人手一塊,就跟出門必帶的紙手帕一樣,隨身攜帶。
需要時,啪嗒一捏。
“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