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宵夜,眾人準備去休息。
林淼還惦記著第一季故事的資料,他登陸進去。
一個提示的小紅點在他賬號的頭像上。
點開。
是網站編輯的信件。
編輯問他,90後抗疫故事系列微紀錄片的第二季什麼時間釋出?並且建議林淼儘快。
林淼有些唏噓。
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如此待遇,連網站編輯都在為他的作品而上心呢。
多少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
誰不喜歡被重視呢。
林淼略微思索,當即決定,將已經做好的第二季、第三季和第四季,一共十集,同時釋出!
這不是衝動,而是完全出於直覺。
網站編輯的“催更”提醒林淼,他冥冥之中等待的那個“時機”到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作為編輯,一定掌握著自己網站的後臺資料,並有著準確的大資料分析。
否則,不會輕易給林淼下“催更”通知的。
善於借力,透過別人的專業來成全自己,對一個創業團隊來說,自然是相當重要的。
既然釋出成了必須的,那林淼為何一下子發三季十集呢?
會不會有點多?
林淼的想法是不多。
他的依據是這樣的:距離上次第一季的釋出已經過去了6天的時間,也就是將近一個星期。
這段時間,等於是讓這個網站的活躍使用者都有可能已經點選了第一季的片子。
目前,第一季的4集片子的平均點選量是35萬。
從這個增長的態勢上來判斷,這可能已經接近活躍使用者的天花板了。
這是一個判斷。
其次,市場的飢餓效應已經達到。這個度要把握好,間隔時間太短的話作用不明顯,間隔時間太長,又容易適得其反,因為觀眾會遺忘的。
這個度,林淼一直在琢磨,而編輯的後臺資訊就是一個訊號,時機到了。
所以,既然要不走尋常路,那就一定要帶出超然的節奏出來。
不能一板一眼。
如果這次投放是一集,二集的話,觀眾自然會形成一個心理暗示,這個系列的釋出週期會在一週左右。
而如果這次一下投放三季十集,觀眾不會去想這是櫻花社傾囊而出,只會覺得刺激。
因為出乎意料。
這就是做事的節奏把握問題。
林淼主意打定,將三季十集一一發布出去。
沒多一會,就聽到邵琪琪驚呼的聲音,接著是她敷著面膜跑到林淼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