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淼將第一季關於武琳的4集片子全部發布到了網上。
這不意味著孤注一擲,而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斷,並做出相應的調整。
這就好比一條大河,絕對不存在筆直成一條直線的河道。
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努力的方向。
只要方向對了,就一切都對了。
如同大海就是大河的方向。
當前擺在櫻花社面前的,就是做片子,挖掘90後的抗疫故事。
在短短的餘下的16天時間裡,再做出4條,將自己的產能最大化,也將自己的資金用到極致。
然後,看自己的造化,如果能夠爆紅,在當下流量就是價值的時代,他們也許真的可以成立自己的MCN機構,做一個符合潮流的內容生產商。
做人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從這個更大的角度來說,林淼是孤注一擲的。
就好比是站在懸崖上,一個後仰,自由落體……
半夜,林淼被這個噩夢給驚醒。
小腿肚子抽筋,連忙用手去掰腳趾。
總算是恢復過來,林淼想想夢中的失重感,依然後怕。
這段日子雖然壓力大,人也辛苦,但確是林淼三十多年人生中最充實最有盼頭的一段時間。
當年在4A廣告公司做文案,到後來的開奶茶店創業,每天的日子都跟套路化作業似的,週而復始。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就是程式。
當你適應了一種角色,一種生活,你就必須套路化生存。
不要以為創業不是一種套路,即便如同櫻花社現在過得每一天,何嘗不依然是一種套路?
只是不同之處在於,它的不確定性,以及必須適時調整的戰略。
這就好玩了,比上班和開店有趣的多。
就好比都是下棋遊戲,上班像是一盤五子棋,開店就如同一盤跳棋,都比不過此刻在迎著風口起飛的櫻花社,這短短几天,林淼感覺自己在下一盤圍棋。
武琳、劉琳、申珂……
邂逅一個人,如同推開一扇門,會遇到全新的一個世界,然後,去表達它。
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更刺激的是,林淼不是簡單地給他所見的世界去拍照,他是在風格化地表達。
不落俗套,就是他和他的小夥伴們所追求的。
如同武琳的“做自己”,劉琳的“歡喜心”……
林淼有一雙充滿洞察力的眼睛,並用他文案的特長刻畫出來,再透過小夥伴們的配合形成影像故事。
這個過程精彩無比。
只是,口袋裡的錢……
這是林淼所有壓力的根本性來源。
他把自己餘下的錢劈成了相當於二十份,在二十天的時間裡,每過一天就減少一份,如今四天過去了,焦慮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