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在盧文和郭廠長以及魯工等人的陪同下,驅車前往合作分廠:一汽重工。
汽車廠實在太大了,附屬分廠上百個,但是目前最耀眼的,就是一汽重工。
別看成立的時間才兩年多,但是整個效益,僅次於主廠這邊。
而且瞧著這發展速度,沒準還有趕超主廠的趨勢。
這種情況,實在大大出乎廠領導的意料。
當初在合作的時候,他們可沒敢有這麼高的奢望。
現在看來,還是青山同志的眼光最厲害,不服不行。
而且劉青山還給汽車廠提供了未來的發展思路,隨著高速公路的不斷修建,公路運輸必然會蓬勃發展,所以生產卡車,還是非常有前景的。
不過那種載貨量有限的解放車和東風車,很快就會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馬力更足、載貨量更大的重型卡車。
對別人的話,廠領導或許還會考慮考慮,但是對劉青山的建議,他們就相當重視。
從去年開始,已經成立專業的研發團隊,著手進行重型卡車的研究。
其實最主要的問題,劉青山已經幫著他們解決了,那就是大馬力發動機。
剩下配套的零件,以一汽的科研能力,完全可以解決。
魯工就是研發團隊的一員,一路上,興致勃勃地跟劉青山介紹著。
他說的東西,劉青山基本上不懂,只能哼哼哈哈地答應著。
論起技術,劉青山根本就是門外漢。
“樣車現在已經生產出來,正在進行各方面測試,青山啊,你猜猜,載重量是多少噸?”魯工這樣的技術宅,當然瞧不出劉青山這邊的情況。
“十噸?”劉青山說了個比較保守的數字。
現在道路上跑的解放車和東風車,載重量也就四五噸的樣子。
“哈哈,十五噸,厲害吧!”魯工異常興奮。
不過在興奮過後,他也知道,最大的功臣,不是他們這些研究人員,而是眼前這位小劉同志。
“青山同志,謝謝你提供的發動機圖紙和樣本。”魯工真心實意地向劉青山致謝。
劉青山笑而不語,別說這個了,就算是戰鬥機和主戰坦克的相關材料,他都弄過。
魯工推推眼鏡,繼續說道:“青山,你經常去國外,那些國外生產的車輛,都有屬於自己的車標,你說等新車下線之後,咱們能不能也弄一個,最好是威武霸氣一些的?”
這個好辦啊,劉青山信手拈來,借魯工的圓珠筆用了一下,沒找到值,就把煙盒拆開,在北面描畫起來。
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劉青山就寫好了,遞給魯工:“您看看這個咋樣?”
連盧文都把腦袋伸過來瞧,瞄了一眼,他不由吸了一口冷氣:“這個,這個……”
魯工也同樣震驚,一時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只見煙盒紙上面的圖案非常簡單:中間是個數字1,兩邊是汽車的“汽”字分開,稍稍有些變形,就像是插上一雙翅膀。
這個車標太恰當了,突出了一汽的特點,又擁有非常巧妙的象徵含義。
“妙啊,青山,想不到,在這方面你也是天才!”盧文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