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當然不會退休,他和劉青山一樣,都是夾皮溝的精神領袖。
不過他現在已經不大管事,村裡面大大小小的事情,主要是大頭和二彪子他們這些年輕人張羅。
只有在合作社的重大問題上,老支書才和劉青山一樣,負責掌舵,引導著夾皮溝合作社這條大船順利向前航行。
大夥正聊著呢,門外跑進來一個半大小子:“又來參觀團了!”
夾皮溝這地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概有三百天都有人來觀摩學習,所以大家都習以為常。
老支書領著大夥,不慌不忙來到樓外,劉青山對此倒是感覺新鮮,所以也興致勃勃地跟著。
只見兩輛大客車已經停在院裡,正下人呢。
劉青山也看到了幾位熟人,有碧水縣的老周縣長,還有公社的孫書記。
這兩位都快六十了,基本上就在這個崗位退休,所以心態也都十分平和。
“老支書,我們又來打擾啦。”
在和老支書握手之後,老周眼睛一亮,他發現了人群中的劉青山,立刻哈哈大笑:“青山老弟,你啥時候回來的!”
“青山,你回來也不吱一聲!”孫書記也大笑,看到劉青山,他們是打心眼裡往外高興。
劉青山也笑著上去和他們握手,老支書則嘴裡開著玩笑:“青山又不是屬耗子的,還吱什麼聲?”
這時候,參觀團基本都下車,孫書記介紹說:
“今天來的同志,都是從龍江過來的,基本上跟我都是一個級別,屬於最基層的鄉鎮幹部,夾皮溝的經驗,很有學習價值。”
人太多,也不能逐一握手,就和負責帶隊的一位市裡宣傳部的肖同志介紹一番。
老支書他們,接待經驗都已經十分豐富,大張羅扯起嗓子:
“歡迎大夥來到俺們夾皮溝,今天的行程,就由俺領著大傢伙轉悠,俺姓張,你們叫俺大張羅就成。”
眾人都面露笑容,都是基層幹部,比較喜歡這種作風,接地氣。
“都先進屋,暖和暖和,喝口茶水,然後咱們再慢慢轉悠。”大張羅往屋裡讓客。
老支書也樂呵呵地補充一句:“今天大家可來著了,俺們夾皮溝的引路人,劉青山同志,昨天也剛回來,到時候叫青山給大夥好好講講。”
參觀團也不由譁然,劉青山的大名,無論是報紙上還是電視上,他們都如雷貫耳。
真要是能得到指點,那就受用無窮啊。
於是人人一臉興奮,紛紛和劉青山打招呼。
劉青山也比較喜歡這樣的參觀團,都是最基層的幹部,對地方發展很有幫助。
於是笑著招招手:“歡迎大夥來到夾皮溝,俺們這裡,只是率先發展一步,每個地方都要自己的特色,都有潛力可挖,說不定再過幾年,大夥就把我們趕超了呢!”
大家也都一臉笑容,心裡真是這麼想的,希望也真能夠實現才好。
就在去年,津門那邊有名的那個莊子,莊主已經倒了,那也是個不錯的發展典型,可惜沒能持續。
現在整個北方地區,就剩下夾皮溝這一根獨苗。
不過夾皮溝的情況還不一樣,完全依靠自身發展,到啥時候都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