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老外齊齊一愣,隨後便發自內心地開始鼓掌,路作家的話,贏得了他們的尊敬。
劉青山也在旁邊補充道:“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窮得連理想和信念都丟了。”
說到激動處,劉青山也使勁揮舞了一下手臂:
“我們的國家,目前正處於變革之中,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感受到華夏力量!”
對,華夏力量!
在場的華人,都受到鼓舞,跟著一起吶喊,人數雖然不多,但是卻極有氣勢。
大使先生也使勁鼓掌,他忽然覺得,這個叫做劉青山的年輕人,更適合當一名外交官。
那些老外也都紛紛鼓掌,擁有理想和信念的人,值得尊敬。
路作家團隊裡面的記者,摁動相機快門,忠實地記錄下這一切。
華夏力量,這個詞語見報的話,肯定會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
對路作家的採訪很快結束,這幾天,每一名獲獎者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記者們並沒有離去,而是呼啦一下,圍住劉青山,準備繼續進行採訪。
劉青山當然不會喧賓奪主,笑著應付幾句,然後隨同團隊一起,乘車離開機場。
一行人入住斯德哥爾摩大酒店,這裡是獲獎者的住處。
在酒店大門口,劉青山四下望望,前面不遠處就是一條河,對面應該就是王宮,這幾天,獲獎者的活動軌跡都在這附近。
路作家一行人,當然是受到最高規格的接待,這是獲獎者的榮耀。
酒店的大堂人來人往,以記者居多,也有些市民慕名而來,近距離接觸獲獎者,這方面,委員會方面並不做限制。
劉青山就看到一位女士領著一大一小兩個孩子,正在和一位老人照相,看來那位應該也是獲獎者。
老人看樣子已經年近七旬,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兩隻手各拉著一名小孩子。
那景象,就像是爺爺領著孫子和孫女。
“謝謝您,尊敬的約瑟夫先生。”
孩子的母親鞠躬致謝,這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大概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對自己的兩個孩子來進行鼓勵。
“他們很可愛不是嗎?”那位老人笑得很是和藹。
劉青山手上有名冊,這才想起來,這位老者,就是本屆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約瑟夫·莫里先生。
這位是全球首個完成腎移植的專家,因而獲獎。
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我活著只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活著。
這份情懷,還是很令人敬佩的。
這時候,那位母親看到官員們又簇擁著一個人走過來,她連忙看看手上的名錄,臉上一喜,低頭對那個小男孩說道:
“布洛林,你不是喜歡嗎,文學獎得主來啦。”
小男孩也就十一二歲的樣子,小傢伙眼睛一亮,立刻迎了上來,他剛才看過獲獎者的大幅照片和簡介,有點印象。
只是在西方人眼中,看東方人都差不多,這個大概就跟我們瞧老外都長得差不多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