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冰的過程,都是從四周開始,慢慢往中間凍。
等凍了一層之後,就拿進屋裡緩一緩,然後倒出來,就是一個空心的冰坨子。
可以在裡面安上一根白色的蠟燭,就做成了冰燈, 晚上就可以去送燈了。
劉青山昨晚上忘記凍冰燈,白天現在都不怎麼結冰, 凍不住,所以就扎一個燈籠,外面糊上白紙。
他的手藝一般, 用高粱秸稈紮了個框子,結果小老四過來瞧了瞧,然後發表意見說:
“哥, 好像有點歪歪扭扭的?”
劉青山瞧瞧,還真是,幹這活,二姐最拿手,不過沒在家。
正琢磨著呢,張撇子和大頭他們來溜達,一瞧劉青山的作品,直接給扔一邊。
然後由張撇子親自動手,十多分鐘的工夫,一個規範漂亮的燈籠骨架就扎出來。
再糊上白色的玻璃紙,全程二十分鐘,一個精緻的小紙燈籠就完成了。
還真是生了一雙巧手啊,劉青山也十分滿意:“二哥,等咱們去何丫頭家裡提親的時候,俺肯定把你誇上天。”
“別,要是上天,那就變成孔明燈了。”張撇子憨憨一笑。
小哥幾個正聊著呢,就聽外面車喇叭響,然後小六子就跑進來報信:“是南韓人來啦。”
劉青山就迎了出去,正是崔敏浩,身後還跟著幾個人。
“歡迎歡迎!”劉青山上前握手。
之前電話聯絡過,知道崔敏浩這幾天要到,想不到這麼早就來了。
“叔叔,金珠給您見禮。”
崔金珠從父親身後閃出身影,恭恭敬敬地給劉青山鞠躬。
他和劉青山年齡相仿,卻叫劉青山叔叔,惹得小老四和小六子她們幾個,都捂著嘴偷笑。
“金珠,歡迎你來家裡做客。”對於這個便宜大侄子,劉青山也沒法子,只能笑著拍拍崔金珠的肩膀。
隨後,崔敏浩又介紹了另外三個人,都是種植人參方面的農業專家,也都是相當有經驗的中年人。
把客人請到屋裡,讓到炕上,泡上藥茶,崔金珠便迫不及待地開啟自己的手提包,取出一沓紙,恭恭敬敬地遞給劉青山:
“叔叔,您講述的大長今的故事,我編纂了一部分,請您指正。”
劉青山接過來一瞧,一個字都不認識,全都是用韓語寫的,只好又遞給崔敏浩,叫他幫著翻譯。
手稿的字數有點多,劉青山就聽故事梗概,竟然崔金珠是歷史系的高材生,那麼文筆什麼的,應該是很棒的。
崔敏浩對兒子這部書也是非常上心的,崔金珠在落筆的時候,大部分情節都跟他商量過,所以崔敏浩非常熟悉,娓娓道來。
聽得劉青山也連連點頭,不得不說,崔金珠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有天賦的,故事編得相當不錯,把徐長今的故事,寫得很勵志。
沒看旁邊那三位種植專家,都聽得入迷了嗎。
不過既然叫自己幫著把關,總得提提意見,劉青山稍加斟酌,就開口道:
“整體來看,這部書還是不錯的,我認為稍有不足之處,就是還不夠催淚,主人公經歷的苦難要更多一些,才能顯出成功的可貴,也更能吸引讀者的同情。”
簡單說來,就是還要繼續騙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