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隨大哥去過那裡,的確黃沙漫天,貧瘠荒蕪,可那裡也是我大榮國土!一寸一毫,都是我大榮的!數十萬將士駐守邊疆,抵禦外敵,不曾退過半步。”
宋筠說著,神色裡帶了幾分敬佩和懷念。
“那裡的百姓,有的背井離鄉,遷離出去,但卻有更多的留下來,守護故土。他們知道遠處有繁華熱鬧,知道有安逸可享,可依舊選擇留守。其實西北軍,很多將士都是西北人。”
沈琬昭驚了,“很多都是西北人?”
正如宋筠所說,西北苦寒,這麼多年下來像沈家一樣遷到其他州府的地方可不少。
如此下來,其實那邊人並不算多,可就算如此,駐守邊疆的將士,竟然還有很多西北人?
這一點,是沈琬昭沒料到的。
宋筠自豪道:“當然了,那裡是大榮的國土,也是他們的故土,皇上都沒放棄,他們怎麼會放棄。西北的男兒,都不是廢物。”
沈琬昭有些唏噓,說起來,沈家也是從西北遷至揚州的。
只不過那是沈老太爺當家的時候了,跟她離得太遠,沈家連沈庭溫、沈庭良這一輩,都出生在揚州。
沈老太爺這代人為了保住性命,遷至揚州,但沒有誰能說什麼。
都是個人選擇,亂世裡,保住性命才是唯一需要操心的事情。
何況當年跟現在,到底不一樣,當年肅王謀反,勾結外敵,連朝廷都無力抵擋,又怎麼能指望別的?
現在,皇上英明,朝廷態度堅定,寸土不讓,西北人雖苦,卻也更有底氣去與敵人拼搏。
這會兒聽到宋筠說起這些,沈琬昭都有些興奮,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平復下去。
宋筠繼續道:“其實自肅王謀逆後,那邊一直不太平,後來朝廷恢復元氣,也曾派兵駐守,勉強平了亂。但是草原上那些人,蠻橫兇悍,經常侵犯,打殺搶掠百姓,民不聊生。”
“還好六年前,宸王率兵出征,打得北邊那些草原人退回天塹山,不敢再進犯,這才緩了口氣,換來六七年的太平。”
這些,沈琬昭也聽說過。
宸王,是當今聖上的一母同胞的親弟弟,也是宋皇后所出,威名赫赫,戰功卓著。
宋家,其實和皇室關係很近,而且底蘊很深厚。
只是宋皇后仙逝後,宋家也很低調,至少在揚州府很少有人提及宋家和皇上的關係,所以在揚州百姓眼裡,宋家只是揚州府一大世家而已,這些年還不如崔家風頭盛。
其實真要論起來,崔家如何能跟身為皇上和宸王母族的宋家相提並論?
當然,在揚州府,這樣也夠了,從接觸到的宋家人來看,無論宋筠還是宋渺,其實都不是那種喜歡高調行事的人。
宋家人算得上囂張的,恐怕也只有宋昊了。
“宸王殿下親自帶兵出征,退敵平亂,庇護百姓,是大功臣。”沈琬昭點頭,發自內心地稱讚道。
宋筠怪異地看了她一眼,“你知道宸王?”
沈琬昭疑惑地看著她,“宸王在西北大勝,天底下誰不知道?”
何況六年前那場大戰,她爹也在西北,自然聽過一些宸王的事蹟。
倒是宋筠突然問這麼句,弄得她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