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吉歷221年,被挾天子而令諸候名存實亡了三百六十年之久的吉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
各諸侯國也撕去了體面露出獠牙,紛紛坐地為王,開始了兼併之戰。
天下從成千上百個小國家整合成十多個大實體國家,原本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
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殘酷的競爭格局,資源的集中使得各國間的戰爭規模,戰爭烈度也急劇上升。
姬國,吉歷221年建國。
前身本是吉末最大諸侯國智國。後來內部瓦解分散成如今北國,烈國與姬國三國,也由此宣告了吉王朝的覆滅。
姬國勢弱,版圖又小。西和武國交界,北鄰烈國,南連蠻國,東臨魯國。
雖是中原正中之地,卻偏偏被四個強國包圍著,虎視眈眈。
成立初始的姬國面對如此破局,不得不求助於法學院。
法學院本是智國所建,智國法學大家智起擔任院長廣納賢才。
可惜智王晚年剛愎自用,傲慢自滿。
他覺得自己早已雄霸天下。而這百餘個諸侯國內,又有誰強的過智。
而自己已經老了,不如能享受幾時是幾時。何必如此辛苦勞乏。
自此再未理會過法學院。
此時的法學院正值最落魄之時。其院又坐落於姬國境內。又馮姬國求援,所以也只能應允了。
於是派出了大弟子申公術,助姬變法。
法家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重視法律,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而姬國位於中原中間之地,其他國家往來貿易遊學的最近的必經之地,最適合大力發展商賈之經濟。
姬國遂以強調富國強兵為己任。
軍事上改進弩箭,造出可以精確射中八百米外的弩箭。
國力進展一時無二,雖無進犯他國之力,可自保有餘。
··
事件回到鳳凰嶺事件的前兩天。
吉利306年,位於姬國都城西北邊境,有一處小村落,名喚太平村。
偶爾還能從村裡傳來孩童的嬉戲聲。
村中有一處道觀,只剩正觀。坐北朝南而立,而別院則已是斷壁殘垣。
也就在此時,一道稚嫩而又清澈的聲音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