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跪,從頭天下午一直到了第二日上午。
皇帝是早朝之後過來的,面對已經明顯快要堅持不住的李鄴,皇帝又將那個問題問了一遍。不過皇帝得到的卻是同樣的答案。
李鄴顯然心意已決。
只是看著這樣的李鄴,皇帝只覺得心裡更加煩躁了。他幾乎是惱羞成怒道:“若你執意如此,朕如今就立刻下旨賜死陶氏!”
李鄴動了動,卻是隻低垂著頭啞著嗓子道:“若真是如此,還請父皇先將兒臣賜死罷。”
嗓子啞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一直沒能喝水的緣故。縱然期間寶船太監偷偷給了一點水和點心,可那也只能潤一潤喉嚨,讓他不至於餓昏過去罷了。卻是並不敢讓他真正的飽足了。
即便是到了這個地步,李鄴的態度卻依舊是堅決的。
皇帝氣得仰倒,冷聲斥道:“好,好,好,你竟是敢威脅朕了。朕倒是要看看,朕真賜死了陶氏,你是不是真要跟著一起去!”
李鄴又驚又怒的和皇帝對視。皇帝只是冷著他。
“父皇當年,為何執意要立母妃?明明父皇已經是娶了皇后娘娘不是嗎?”李鄴忽然笑起來,有些嘲諷:“父皇覺得那是喜歡嗎?既然喜歡,母妃被為難被委屈的時候,您在何處?您為什麼從來不肯護著母妃?既要讓母妃那般被作踐,您一開始又何必立母妃?不知今時今日,父皇可還記得當年對母妃的那些甜言蜜語,鄭重承諾?”
皇帝頓時有一瞬間的恍惚,幾乎是不可遏制的想起了顧貴妃來。當年他立顧貴妃,也自然是真心喜歡的,當然,海誓山盟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李鄴說的這些話也都是真的。為了得到王家的幫扶,那個時候他對皇后是諸多忍讓的。
“母妃死時,父皇心裡可曾有過半點後悔和愧疚?當年我中毒,父皇又可曾想過要查清楚鬧明白?”李鄴到最後,儼然已經是在質問皇帝了。
皇帝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最終皇帝惱羞成怒,怒聲斥道:“陶氏如何能與你母妃相提並論?”
李鄴低低的笑了一聲:“又有什麼不同呢?”
皇帝冷冷道:“既是如此,那你就在屋中好好繼續反省罷。”說完仍是拂袖而去。
李鄴也沒有違抗的意思,沉默的繼續保持自己的動作。只是心裡卻是有些說不出的感受。曾經他對皇帝也是抱有希望的。覺得當年是皇帝還是太子,所以不得不隱忍。做了皇帝之後,自然會一筆筆的清算。
可是沒想到,一切不過都是他的幻想罷了。
寶船太監仍是被留下來守著李鄴。
寶船太監打發走了宮人,低聲皺眉對李鄴道:“明知這些事情不能在皇上跟前提起,怎麼端親王您怎麼卻是非要提起呢?再則,您又不是不知道皇上為什麼為難您,認個錯說幾句好話,不也就過去了?皇上這是被太后逼得狠了,心裡不痛快呢。”
李鄴只是沉默。不過心裡卻是輕笑了一聲:太后讓他不痛快,他就能這般的來尋自己不痛快為難自己,倒真是做父親的。
寶船太監見李鄴犯了強脾氣,出去之後便是叫來一個心腹小太監,低聲道:“你去太后那邊一趟,悄悄的別叫人發現了。就說端親王還在宮裡呢,這都兩天了。”
太后知道這事,自然也是惱怒。當即便是斥道:“皇帝這是想做什麼?!”隨後吩咐人去請李鄴,就說她想見見李鄴。
待到真見了李鄴,太后頓時心疼不已,對皇帝也是更加埋怨。而知道了緣由之後,太后沉默許久,才試探道;“要不就讓一步罷?你也知道如今形勢……”
然而不等太后說完,李鄴便是搖搖頭:“太后您應是明白我的心意的。又何必再勸?”
太后便是沉默不言了。最後擺擺手:“罷了罷了,你回去罷。這事兒我去和你父皇說。”
李鄴鬆了一口氣,謝過太后便是要告退。可是剛起身,就是身子一個趔趄眼前發暈怎麼也站不住,直接就摔了下去。
李鄴這一暈不打緊,倒是太后嚇得不輕。
陶君蘭被太后召進宮的時候,還不知道李鄴的情況。待到她見了李鄴的情形,登時就是急了:“王爺這是怎麼了?”
太后冷淡道:“被皇帝罰了。兩天沒吃東西沒閤眼,這不就熬不住了。”
說實話,太后心裡是對陶君蘭有些遷怒的:畢竟若不是陶君蘭,李鄴又如何會受這般罪過?
陶君蘭自然不明白太后為何會對她突然冷淡起來,不過此時她心思也不在這個上頭,是以倒是沒注意到太后的態度,只是聽了緣由後鬆了一口氣:這也不算什麼嚴重的。待到好好睡一覺,吃了飯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