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咱們也得弄得神不知鬼不覺才行。”陶君蘭笑道,然後鬆開手:“或者幾人病症不一樣也好,至少別讓人懷疑咱們。”
“不,我覺得讓他們懷疑才好。”李鄴輕笑出聲,面色飛揚:“你想想,若是他們都發現自己中了毒,還是宮中流傳出來的。他們會怎麼想?”
陶君蘭微微一思量,就明白了李鄴的意思:“他們不會往我們身上想,而只會往皇上身上想。會覺得這是皇上在警告敲打他們——”
李鄴點點頭,“孺子可教也。”
若將這筆賬算在了皇帝頭上,皇后必然又要開始焦頭爛額了。而且對於皇帝,縱然王家明擺擺知道是皇帝下的手,可他們敢報復嗎?自然是不敢的。
而皇帝的鐵血手腕,會再一次的被人所忌憚。
而李鄴,則可以狐假虎威。利用皇帝的威信和鐵血手段,大肆的施展手腳。
“不過,這法子最好,也別太過了。王家的人這一次出征,勢在必行。”陶君蘭出聲提醒了最後一句,然後就讓李鄴走了。
沒有王家人跟著去,新人是鎮不住場面的。所以,還是得用王家人。而且這樣一來,也算是在迷惑王家,讓王家覺得皇帝警告他們也是因為不高興他們的手段和心思,而不是真正的就不給他們機會了。
李鄴明白陶君蘭的意思,當即一笑:“這是自然。放心罷,我有分寸。”
當天夜裡,王家嫡脈裡那幾個有兵權的將軍,全都忽然“病重”了。而且看那架勢,一時半會的是好不了了。
更有傳聞,鎮國侯當天夜裡就急得頭髮都白了一大把。而皇后,則是在宮中砸了一隻琺琅花瓶。更是連早膳也沒用。
鎮國侯如何陶君蘭不知道,可皇后情緒不佳,這個陶君蘭卻是知道的。因為她正好第二日進宮去——
陶芯蘭也是跟著她一起進宮,一併進宮的還有陶芯蘭和吳沁蘭。陶芯蘭真找人給吳沁蘭學了幾日規矩,然後打算安排去壽康宮辦差。
一路上,吳沁蘭面上是止不住的興奮。陶君蘭看著吳沁蘭這般,便是心頭微微搖頭:只看這個反應,就不是個適合在宮裡呆的。這般浮躁,將來想要貶了她去浣衣局,或許根本都不需要找藉口。
陶君蘭自然也不會出聲提醒。而陶芯蘭則只是含笑不言。
陶芯蘭有太后給的腰牌,是可以隨意出入的。今兒和陶君蘭一起進宮,其實吳沁蘭是其中一個原因,更重要的是她要進宮去給太后請安。
太后當然也是喜歡陶芯蘭經常進宮去陪她說話的。
說起來,太后對陶芯蘭的喜愛,的確是連幾個公主都比不過。知道陶芯蘭懷孕,太后賞賜了不少東西,心情也是極好。就連當年自己曾供過的白玉觀音都給了陶芯蘭。
陶君蘭自然也不會嫉妒自己的妹妹,不過每每看著,心裡到底還是忍不住有些感慨:她和陶芯蘭是一母同胞,可是太后對她們二人的態度和印象,是兩個極端。
有時候,她都完全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
進了壽康宮,陶君蘭就隨手將吳沁蘭交給了一個大宮女。那宮女顯然也和陶芯蘭相熟,更是早得了訊息的,當即衝著陶芯蘭點點頭就帶著人去了。
張嬤嬤看在眼裡,也並未曾多說一個字。反倒是壓低聲音將皇后不痛快的事兒說了——
陶君蘭心裡只覺得痛快,當下便是忍不住唇角都翹上去。
陶芯蘭的態度更直接:“那可是好極了,太后知道了有沒有多用半碗粥?”
張嬤嬤白了陶芯蘭一眼,卻是笑逐顏開:“倒是多用了半碗蛋羹。若是日日都如此就好了。”
太后如今只能吃些軟爛好消化的食物,可饒是廚房再怎麼精心搭配製作,太后的胃口還是一日不如一日。半碗蛋羹其實也沒幾口,可是對於太后來說,卻是極好的了。
張嬤嬤會這般高興也不奇怪。陶君蘭則是想:若是要太后日日如此,那皇后就該日益胃口不佳了。
百度快速搜尋:本名+比奇
比奇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