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從船員那裡得到了訊息,十分感慨。
853年,這一年發生的大事件很多。
五月二日,馬萊向中東聯合軍投降,持續了三年的馬萊戰爭結束。
六月四日,聯軍連同馬萊對帕拉迪島宣戰,開啟了帕拉迪島侵略戰的序幕。
七月十五日,準備了兩個月之久的聯軍,正式與帕拉迪島開戰。
第一次交火海戰,起於七月十八日。
靠近帕拉迪島的聯軍艦船,遭受了帕拉迪島飛機的轟炸。
起初,帕拉迪島使用的是普通的炸彈,並未使用燃燒彈。
帕拉迪島在公共電報頻道里,再次警告聯軍,警告他們繼續對帕拉迪島發動進攻,將會迎來他們承受不起的後果。
聯軍的領導層,不以為意。
第一次正式對戰,聯軍其實並沒有遭受太多損失,高空炸彈對分散開的鐵甲艦,傷害很有限。
而且炸彈從高空投擲的精準度很低,大多數炸彈根本沒有轟擊到艦船,而是落到了海里。
只有少部分運氣很差的人,在甲板上被炸死了。
那之後,聯軍計程車兵,都學會了躲避。
飛機的噪音很大,聽到飛機的聲音,士兵們就會躲進船艙內,以此應對帕拉迪島的飛機。
聯軍的想法很好,哪怕你帕拉迪島有飛機,在我分散開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對我方造成太大的傷害。
飛機的數量是有限的,只要士兵從偏遠地區登陸到島上,組織起戰線,破牆進入牆壁內,對帕拉迪島的後方進行襲擊,到時候,失去補給,人口極少的帕拉迪島,就會迅速失敗。
他們認為,帕拉迪島沒有辦法使用地鳴。
這是從威利·戴巴口中得知的,“不戰之誓”是真實存在的。
威利·戴巴說,如果帕拉迪島能使用地鳴,就不會冒著那麼大的風險,無視輿論,來到雷貝利歐,奪取戰錘巨人。
威利·戴巴認為,帕拉迪島人只是用某種方法繞過了“不戰之誓”,或許是讓某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繼承了始祖巨人,在矇蔽孩子認知的情況下,讓始祖之力控制巨人,加快了帕拉迪島的建設。
在“145弗利茲王”的思想裡,或許巨人勞動力,只是幫助他的子民生活的更好罷了。
這就是始祖之力的侷限性了,哪怕前人再怎麼禁錮思想,總會有出現意外的可能性,始祖之力並不是萬能的,巨人之力,有許多無法繞開的缺點,足以致命。
事實也的確如此,帕拉迪島始終沒有用地鳴的威脅,來警告過聯軍。
但其實並不是帕拉迪島方,不能使用地鳴。
在核彈投擲的那一天,世界聯軍,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意識到了。
不是帕拉迪島不能使用地鳴,而是帕拉迪島,擁有比地鳴更加強大的制勝手段。
不使用地鳴,不過是憐憫普通計程車兵,憐憫普通的平民罷了。
畢竟,地鳴只能直線行動,一旦出動,就會破壞地面上的一切,且速度有限,高層在得到訊息時,就能從地鳴打擊的地點撤離。
屆時,會導致比“雷貝利歐核爆”更加恐怖的人員傷亡,死的人不過是平民百姓。
可帕拉迪島侵略戰時期,高傲的統治者們,都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執意要將帕拉迪島毀滅,在七月二十二日,帕拉迪島才開始真正展現獠牙。
帕島政府數次警告聯軍無果後,開始使用燃燒彈。
大批次的飛機從希幹希納機場起飛,大海變成了火海,躲在艦船內計程車兵無處可逃。
其實在這個時候,就有一部分人,有停戰的意思了。
他們損失了一批高階艦船,可沒能做出任何有效的反擊。
戰線無法推進,前線傳來的彙報裡,陸地邊甚至有許多巨人機炮,還有成排的鋼鐵艦隊,根本無法突破。
從七月二十二日開始,聯軍就遭受了大批次的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