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洋航行,是一件不確定性非常高的事情,如果定位不準確,航線很容易偏移。
哪怕在現代遠洋航行,都離不開雷達定位、聲波定位和GPS定位等諸多高科技技術。
為了確保鐵甲艦能準確地抵達造船廠港口,兩艘鐵甲艦上都放置了專門用來定位的矮小型巨人。
大的航行方向由羅盤確定,靠近帕拉迪島後,再由艾倫,使用始祖之力,感應巨人的位置,對航路進行微小的調整。
十五天後,利威爾班和米克順利將俘虜押送到了島上。
這段航行的時間,海兵們也沒閒著,他們學習了鐵甲艦的操縱技術,返航的時候,除了留下幾個伊思法爾的老海兵作為技術指導,其餘的操作都由海兵們自己進行。
俘虜們被安置在造船廠,政府派遣技術兵過去,從俘虜那裡學習鐵甲艦的操縱技術。
他們使用冰爆石替代了石油作為蒸汽發動機的燃料,效果非常好。
島上的冰爆石資源非常豐富,有礦區用巨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開採出大批的冰爆石,完全不需要擔心燃料的問題。
847年,9月底,兩艘鐵甲艦運送了約100噸的食物和20噸的冰爆石,回到了伊思法爾邊境港口。
漢吉和埃爾文,在艦船來回的一個月時間內,說服了留在邊境港口的47個俘虜,讓他們以舊伊思法爾的海兵身份出面,去拉攏流民和敗兵。
食物運輸過來後,他們迅速開展了救濟流民的工作。
847年年底,以該港口為核心,建立了“起義軍”營地。
他們靠著糧食買賣,從當地軍閥手裡收購了大批的蒸汽發動機。
伊思法爾在戰爭時期,為了和馬萊備戰,準備了許多裝備和武器,雖然這個國家在三年前被馬萊滅國,但仍然留下來相當一部分淘汰下來的裝置。
這些在世界範圍內,看起來很落後的裝置,儲備在當地割據的軍閥手中。
是的,這個被滅掉的國家,現在處於一種難以想象的混亂狀態。
馬萊消滅了伊思法爾的武裝力量,將大量的伊思法爾兵充入自己的志願兵體系後,並沒有對這個小國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只是象徵性地在原首都留了一些佔領軍。
這當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伊思法爾的領地離馬萊的首都很遠,而且它本身是個面積很小的國家,處於好幾個大國的夾縫之中,資源並不豐富。
造成的結果,就是伊思法爾出現了軍閥割據的現象。
有想要趕走佔領軍的起義軍,有獨佔山頭當大王的獨裁者。
他們瓜分了舊政府剩下的武器裝備,各自為戰。
但由於土地的貧瘠和農民的缺乏,當地軍閥在糧食方面,非常困難。
靠著島上運來的大量糧食,“起義軍”營地很順利地從其它軍閥那裡換來了並非武器的蒸汽發動機。
用這些蒸汽發動機,帕拉迪島打造了30艘蒸汽動力運船,實現了島內與外界的資源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