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三章狩獵和宮中法事
這夜無話,第二天天亮。
別看只有短短的一晚上,可宮裡的事卻已經傳開了,當然蕭淑妃鬼魂之事,還沒有大臣們知道,可啟蒙殿裡史大總管被火燒死的事,卻都傳了出去。
不管是參加了朝會的重臣,還是各衙門裡的小吏,個個都知道了。史忠臣雖然平常為人還算是低調,可身份在哪兒擺著呢,大唐巨宦斃命,這終不是小事。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宦官也是如此,老一代的宦官沒了,自必有新一代的替補上去,如此一來宮中的權力格局必將發生變化,而宦官又是皇帝的身邊人,外臣的重要內援,事先打理一下,套套交情,還是很有必要的。
小吏們猜測著,估計史愛國要上位了,除了他也想不出別人來。皇宮很大,裡面的宦官頭子也有不少,可能當上大總管的,論資格都要比史愛國弱,所以大家都猜著,就是史愛國了。
不過,小吏們的想法,往往不太靠譜兒,因為他們不能接觸到太多的宦官,對於宮裡的事情不是那麼太瞭解,所以往往預計錯。
重臣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清楚,誰能當上大總管,以後誰能往外傳皇帝的起居訊息,心情密報,那不是資格的問題,而是皇上看誰順眼的問題。所以,誰能當上宮中大總管,不用猜,只要上朝時,看看誰站在皇帝的身後,叫著“升朝”,那誰就是大總管了。
自從第一任皇帝秦始皇開始,宦官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了,而且是重要到可以左右朝局的勢力,雖然史忠臣從來沒有對朝政指手劃腳過,可誰能保證他的繼承者不會這樣呢?何況現在的皇帝這麼弱,這種情況下,是很有可能產生權宦的!
所以,大臣們對於誰能當大總管,還是很關心的。當然,這種關心是根據歷史上來的,有前車之鑑,可誰也沒想到,李治這樣弱的一個皇帝,身邊並沒有出現權宦,卻出現了一個女皇,這實在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李治今天倒是沒有拖拉,正常時間便上了早朝,而跟在他身後的,便是史愛國。史愛國容顏憔悴,兩隻眼睛通紅,大大的黑眼圈,顯示著他一夜未眠!
大臣們都想:“按常理說,他死了哥哥,怎麼著也得處理一下後事,休息幾天。可今天卻還跟著上朝,這就說明,他就是下一任大總管的人選了!”
史愛國高聲叫道:“升朝!”
大臣們一起跪倒在地,山呼萬歲。李治抬了抬手,道:“諸位愛卿平身。”大臣們便即站了起來,都等著李治說事。
李治卻沒直接說史忠臣的事,宮中的大總管再怎麼重要,也重要不過李恪的事去。他道:“朕登基日短,不昭武功,以至於四方宵小肆虐,更有高句麗和百濟這種跳樑小醜,犯我大唐屬國。是以,朕決定狩獵,以示武功。”
古時的狩獵,不是指皇帝騎馬出城,帶著一批手下去打打兔子,射射山雞什麼的,而是一種儀式,算是一種軍事演習,起到練兵的作用。有時候,更是逃跑的一種好聽的藉口,比如說敵軍進攻京城,皇帝逃難,離京城時不能說逃跑,而說是去外地狩獵。
當然,初唐時節,還沒有安祿山這種叛逆,李治更不是李隆基,他說要去狩獵,是昭示武功,向天下百姓表明,他能文能武,不是個守成之君,而是擁有開疆擴土能力的馬上皇帝。
忽然間說到狩獵,大臣無不驚詫,這是怎麼回事,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去狩獵?一想到狩獵,大臣們立即想起隋煬帝了,隋煬帝是最喜歡狩獵的,而且喜歡出國狩獵。可惜的是,每次狩獵,結果都不怎麼樣,去突厥狩獵時還被突厥兵給包圍了,差點自己當了獵物!
除了長孫無忌和王平安之外,沒人知道內幕訊息,馬周第一個就跳了出來,他是中書省的宰相,管的就是做計劃,狩獵的計劃要由他來做,他不同意,自然要第一個出來反對。
馬周道:“皇上,您要去哪裡狩獵?老臣以為,營州方面草長蚊多,實不適合狩獵啊!”他以為李治要御駕親征,要親自去解決李恪呢。李恪的事情有辦法解決,用不著皇帝親自出馬。
按著正常思路,大臣們也都這樣認為,紛紛出言反對。
李治有心說明,自己只是出城轉轉,等宮裡的法事做完,自己就回來。去什麼營州,開玩笑一樣,那裡也太遠了些,自己可沒隋煬帝那種好心情,沒事兒就喜歡亂逛,還總是逛不好!
王平安立即出來,道:“皇上,以臣淺見,不如去潼關方向狩獵吧,順便巡視一下潼關的城防。”
長孫無忌也走了出來,道:“皇上,不如讓各國使者隨行,看我大唐禁衛的***演,有各國使者隨行,走的太遠,似乎不好,太讓使者們勞累了。”
李治連忙嗯了聲,道:“朕本想去幽州那裡走一走的,不過兩位愛卿都這麼說,那好吧,便只去潼關吧!只是,會不會有點兒近啊?”
大臣們連忙一起道:“不近,不近,這就夠遠了。”
馬週一皺眉頭,心想:“好端端的,為什麼要狩獵,是不是宮裡出事了?嗯,應該是宮裡出事了,要不然怎麼把狩獵弄得象野遊。野遊去潼關是遠了點,可狩獵去潼關又似乎近了些!”
宮裡出了什麼事,一會兒問問便知,倒也不急,馬周道:“如果是去潼關,那老臣這便去擬個條陳出來,把各項事宜定下。只不知,皇上您要何時出發?”
李治道:“呃,這個,當然是越快越好了,不如就明天吧,要不今天晚上出城吧!”他不想在宮中多待,一來是想著玩樂,二來感覺宮裡陰森森的,連著死人,他有點不自在。
馬周大吃一驚,道:“今晚出城?這個,這未免太倉促了吧?”
大臣們都感覺有點口乾舌燥,這事情未免也太突然了,怎麼能說走就走呢,皇上離京,不管多遠,都是離京,都是大事啊,事前要做準備的,至少也得三五天的時候,十天半個月的也屬正常,哪可能當天說走,就當天走的!
滿朝文武都感覺皇上這些日子行為反常,不知是受了誰的影響,反正就是不正常,要說朝裡,好象還沒誰有這個本事,就連長孫無忌也沒這個本事,那影響皇帝的人肯定就是在宮裡了,宮裡有誰,王皇后?也只剩下她了,除了她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