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的高句麗兵心想:“那些人不是李恪和他的手下麼,怎麼逃著逃著,又跑回來了?他們這麼點人,還不到一百呢,就敢回來攻打城池?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敢回來,肯定是唐軍大部隊到了,要不然他們哪有這麼大的膽子!”
守城的高麗句兵分成好幾夥人,都是各個城主啥的,他們一見事情不妙,立即就不守城了,大家來中原是來佔便宜的,不是來送命的,既然唐軍大部隊殺到,那大家還是趕緊回家吧,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
城主們帶著自己的直屬部隊一跑,那些剛被招募的新兵一看,得了,大家都跑,咱也跑吧,撒丫子全跑光了!
最後城裡那些跑來“移民”的高句麗人一看,我地個天爺吶,唐軍殺來了,當兵的全跑光了,咱們也跑吧,可別讓唐軍給砍了!
結果,滿城的高句麗人全都從反方向,逃出了營州,玩命比快,深怕落後,全都跑光了,甚至城裡不少的中原混混……跑到這裡來討便宜的哪有好人,見事不妙,豈有不跑之理,也全都跑了!
李恪帶著手下,在城外一吆喝,竟然把營州給“收復”了!
要說這種事情,在漢朝時發生倒也不奇怪,兩個人出關,去討伐西域,一杆大旗在城外一立,就能嚇得西域小國投降……可那是什麼情況,那是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年代,漢朝大旗之後,有強盛的帝國,有數不盡的軍隊,嚇得番邦小國屁滾尿流,並不奇怪!
可奇怪的事是,這種情況竟然能發生在李恪的身上,簡直太逆天了,完全可以記入史書,成就一段傳奇!
咋呼了一通,李恪見城中大亂,其它方向竟有無數的高句麗人出來,而且其勢洶洶,著實嚇人!他也害怕了,趕緊帶著手下的能人異士們逃跑,甚至李恪都打算好了,實在不行,就投降吧,接著當傀儡,好歹有命活!
可逃出一小段路後,他發現不但沒有人追來,反而有高句麗人的哭聲傳來。離著兩三里地,還能聽到哭聲,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大亂啊,說明有成千上萬人的在逃命,否則哪可能亂成這個樣子!
李恪急忙命人回去檢視,不多時便得到訊息,說高句麗人跑光了,營州成了空城一座,什麼危險都沒有了!
李恪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在野外等了一夜,這才又派人回去,確定真的沒有人了,他這才狂喜,難以相信,自己竟成就瞭如此一件奇功!
他趕緊回城,收拾殘局,又派人往幽州報信,說他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並且反攻倒算,收復了營州,打退了來犯的十萬高句麗大軍!
幽州都督接到了李恪的信,大吃一驚,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並不是不相信高句麗人會逃跑,而是不相信李恪怎麼會由反叛變成功臣了!
事實上,不用長安派出大兵討伐營州,就算是幽州的兵力,打下營州都是小菜一碟兒!可問題是,長安的計劃是以營州為藉口,發大兵從營州攻入高句麗,從而吞併這個國家,營州之事不過是個藉口罷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這樣,計劃得再好,不如變化得快!
李治和長孫無忌他們計劃得很不錯,認為出兵之事一定沒有問題,可沒成想李恪一通攪合,竟然把很周全的一個計劃,弄出了個缺口,弄出破綻了!
整個出兵計劃的基礎,就是李恪造反了!可現在李恪硬說自己被高句麗人給控制了,以至於送不出訊息來,所以讓朝廷認為他造反了,這是個誤會。而誤會的產生,是因為他被派到營州,失去了朝廷大軍的保護,而他被“控制”住後,朝中竟然沒有人來救他,以至他受了那麼多的苦!現在好了,他不但擺脫了高句麗人的控制,而且還收復了營州,把造反的,還有入侵的敵人,全給收拾了,這就等於說明,誤會沒有了!
訊息一送入長安,朝廷裡頓時大亂,人人都知道李恪這是倒打一耙,雖然這時沒有人知道還有豬八戒這個存在,可大家都知道被倒打一耙後,是啥滋味兒,而且還是結結實實的一耙子,打得整個朝廷目瞪口呆!
李恪可是站在理上呢!你們說我造反了?好啊,拿出證據來!我被高句麗人控制住了,你們喊打喊殺的時候,說我反叛的時候,我可沒辯解!為啥,當然我被控制了呀,你們不派人來證實,就說我是反叛,這是你們的失誤!我堂堂親王被人控制了,你們不但不來救,還說我反叛,這是什麼道理?
想找證人說我反了?好啊,你們找啊,你們能找誰,你們只能找高句麗人作證,可高句麗是敵國啊,你們找敵人來證明,說自己國家的親王是叛徒?找這種證人是不行的,這是陷害!
事實的關鍵就在於,由於交通的不發達,以及李恪並沒有和哪個邊關大將發生戰爭,也無書信往來,所以可以站得住腳的證人和證物,一樣沒有!李治可以說李恪釋出過某些造反言論,可李恪同樣可以說那都是高句麗人假借他的名義釋出的,和他本人無關!
李治的桌子上就放著李恪親筆寫回來的奏章,裡面全是委屈,還說父皇駕崩時,他都沒能回來,難不成李治這個皇帝弟弟,這麼不把哥哥放在心上嗎?也不說去救救!相煎何急啊,咱們可是親兄弟,你都當了皇帝了,還忌憚我什麼呀!
字字見血,催人淚下!
李治抬起頭,眼裡全是紅絲,已然失了方寸,道:“到底該如何,已經議了一天了,你們快點拿出個主意來啊,不能互相埋怨啊,這時埋怨有何意義?”
王平安咳嗽一聲,出班道:“皇上,臣以為,不管吳王說的是真是假,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該出兵還得出兵,不過出兵之前嘛,該把吳王接回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