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點頭道:“嗯,朕也盼著你早點病好呢。等一會兒散了朝,讓無病給你看看,開劑好藥出來,你服了藥後,身體很快就能康復了。”
史忠臣彎了彎腰,笑眯眯地道:“老奴也是這麼想的”
這時,長孫無忌在下面,道:“皇上,老臣以為,立皇長子為太子之事,實為英明之舉,老臣贊成”
李治轉過頭來,看向長孫無忌,笑道:“好啊,舅舅既然贊成,那就這麼辦吧諸君,可還有異議,如果有,現在就提出來,可不要等事情定下來,再私自議論,說些有的沒的”
史忠臣心頭一顫,果然是說立太子的事,而且當真是立的李忠,看來自己都沒有料錯。如此說來,那個妖女武媚娘確定無疑,就是王皇后弄進宮來的。王皇后這個混帳女人竟然為了這種事,禍亂宮闈,當真該千刀萬剮
王皇后使手段,想立李忠為太子,沒啥大不了的,可她千不該萬不該,竟把武媚娘給弄進宮來。武媚娘伺候了父子兩代人,史忠臣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這點
這是小朝會,殿中的大臣全是重臣,可重臣和重臣心思卻不一樣,長孫無忌雖然霸道,但卻無法做到隻手遮天,不少重臣是不服長孫無忌的,只是沒有明面兒對著幹罷了。
要說朝中誰最能吵架,當屬宋國公蕭瑀巧得很,蕭瑀也是尚書省的人,而且是左僕射。但蕭瑀早就被長孫無忌踢開,只是掛個名罷了,雖然是左僕射,但卻在尚書省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美其名曰“特進”,這是曲解,說白了就是被架空了,只是掛個名罷了。
蕭瑀是隋煬帝的小舅子,他的親姐姐是隋煬帝的皇后,祖父是後梁宣帝蕭詧,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要是論起來,他和蕭淑妃有點兒親戚關係,但實際上這種親戚關係已經被忽略不記了,太遠了。而且蕭瑀從來沒把蕭淑妃當過親戚,而蕭淑妃也從沒認過他,就連長孫無忌想要修理蕭氏族人時,都沒把他計算在內。
真實的歷史上,蕭瑀是死在李世民之前的,可現在他還活著,李世民卻死了。蕭瑀啥權沒有,往常早朝也從不說話,用王平安的話來講,這位老先生天天打醬油,一次都不打醋。
蕭瑀特別喜歡吵架,隋文帝時他和楊堅吵,隋煬帝時他和楊廣吵,唐高祖時他和李淵吵,先帝時他和李世民吵,因為李治登基未久,所以他還沒來得及和李治吵。總之,他就是一個吵架專業戶。
可蕭瑀雖然能吵,但他卻次次吵架時都佔理,連李世民都承認,雖然吵不過他,可蕭瑀卻是真心為國家好,還誇他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蕭瑀聽李治問話,他出了朝班,道:“皇上,老臣以為不妥。現在我朝儲君之事,不是立誰的問題,而是為什麼要現在立?皇上正值壯年,不著急立太子的,而皇子們又都年紀小,品德方面看不出什麼,現在要立太子,有些過早了”
做為一個大臣,他提出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不求私利,只為國家的大臣,就應該有這種行為。
可長孫無忌一聽,立時就把眼睛立起來了,他大聲道:“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大唐不應該有儲君嗎?”
蕭瑀一翻白眼,精神立即振做起來,他道:“老夫沒說不應該有,而是為什麼這麼著急呢?你想想看,從前隋到我朝,哪有立小孩子當太子的?而且立皇長子為太子的,又有哪個皇長子真的登了基?”
長孫無忌登時語塞,蕭瑀雖然討厭,可說的卻是事實,他沒法反駁。他看向王平安,想讓王平安站出來,和蕭瑀打對臺。
王平安立即把腦袋轉到一邊,假裝看柱子,心想:“看我幹嘛,我就是一打醬油的”
房玄齡和蕭瑀乃是大仇人,當初他和杜如晦都是受過蕭瑀的排擠,這大仇幾十年都沒有稍稍減弱
房玄齡立即站出來,喝問道:“蕭大人,難不成你還想著讓蕭氏後裔當太子嗎?你可是受了蕭淑妃的好處,想等她的兒子長大,然後不立長,反而立賢嗎?你憑什麼說皇幼子長大後,就一定賢過皇長子的?”
蕭瑀眼珠子瞪了起來,怒道:“老夫哪有說,你不要血口噴人”
兩個老頭兒都把架,互相揪鬍子
李治昨晚受了王皇后的威脅,又和武媚娘恩愛非常,他怕王皇后真的害了武媚娘,這才答應立李忠為太子,可現在又有些後悔了。反正他一輩子總拿不定主意,也不差這一件
李治道:“現在立太子早了些?無病啊,你說呢?”
朝中大臣心中一起怒罵,怎麼又問王平安,他算哪棵蔥啊
王平安硬著頭皮,站了出來,道:“臣以為,那個……既然要考察皇子的品行,不如設立一次考試,考考他們,誰考得好,就立誰,這樣最是妥當”
長孫無忌一聽樂了,道:“對,就考一考皇子吧,這個辦法最公平”
大臣們心想:“公平個屁,除了皇長子外,別的皇子話都說不順溜呢,考什麼考啊,比比誰更能吃奶拉屎麼?”
李治哦了聲,他也感覺這個辦法偏袒得太過明顯了
蕭瑀冷笑一聲,想吵架麼?我還沒怕過誰呢吵架王出嘴,天下第一,他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滿殿之人,鴉雀無聲。
蕭瑀道:“高祖皇帝和先帝都是立的成年皇子為太子,難不成皇上還要強過高祖皇帝和先帝?”
長孫無忌氣得嘴都歪了,他做了一大堆的準備工作,結果被蕭瑀一句話就給全抹殺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進入了僵局。如果不能立李忠為太子,那麼自己還得接著整死蕭淑妃,以削弱李素節那個變數?
王平安則心想:“過幾年再立?那時武媚娘沒準也生出兒子來了,可便宜她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