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李績現在全力地呼吸吐納,外面人說的話,全當耳邊風,要不然就算他現在沒犯病,聽了柯蓮霧這句話,也非得氣犯病不可!
什麼叫等著我犯病呢!
柯蓮霧這句話,還不算氣人呢,後面丁丹若喊的一句,才叫更氣人!就聽小丫頭丁丹若喊了起來:“少爺,我開始熬藥啦,上次你給李大人準備的藥,我天天等著熬,可算是等到機會了。李大人咋才犯病呢,害我天天守在爐子旁邊!”
沒有最氣人,只有更氣人!
沒法再當耳邊風了,李績心中只是不停地想:“我不生氣,我不生氣,童言無忌,童言無忌,呸呸呸!”他又往地上吐了兩團黃乎乎的痰。
此時的王平安早接過了針盒,手腳麻利地給針具消了毒,手拿銀針,對李績道:“李大人,學生現在要用耳針刺你的穴位了,你稍安勿躁,一會兒就好!”
他手裡沒有七星針,又不知李績將針放到哪裡了,總不好去翻,只能換一種針灸方法了。他選平喘、腎上腺、肺、神門、皮質下、交感、枕等穴位,一路刺了下去……
在沒有速效藥可供使用的年代,針灸法畢竟算是較快緩解哮喘的方法之一。但即使王平安手法超絕,仍是過了好半晌,李績的症狀才慢慢緩解,咳喘得不如先前那樣嚴重了!
李績眼中全是紅絲,嘶啞著聲音,道:“又讓你在老夫的跟前,顯了一下你的醫術。不過,不過你的醫術確是不錯,老夫以後不會再,不會再說別的了!”
王平安趕忙安慰了他幾句,這才回過身來,問道:“李大人怎麼又犯病了,他這些天一直都沒動氣,為何今天突然發作?”
那個小校擦了把汗,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在場眾人一聽,無不驚訝,都感莫名其妙。
辨證不是結束了嗎,訊息已經傳給外面了,怎麼外面竟說辨證沒有結束,而且還遇到了困難,竟然要太子親來指導,這都什麼跟什麼啊,都讓人糊塗了?
王平安奇道:“難不成喊話時喊錯了,外面的人沒明白咱們的意思?是辨證結束了,不是進行不下去!”
狄仁傑擠了進來,湊到王平安的耳邊,小聲道:“大哥,肯定是沒有傳錯,太子才會來,如果傳錯了,來的就不會是他了!”
王平安當即哦了一聲,明白了!嘆了口氣,心想:“這幫當政的人,真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機會做秀啊,怪不得個個都是明君,這麼個做秀法兒,當明君不易,不當明君才難呢!”
他只好對眾人說道:“是這麼回事,我昨天剛把訊息傳出去時,竟然發現還有一絲紕漏,就是那個小奴隸,還有很重要的事情沒有辨證完,說不定會導致辨證失敗,所以又派人給外面傳了訊息……”
眾人啊了一聲,面面相覷,不會吧,辨證竟然出了意外?我們慶祝都慶祝兩次了,你現在才說有意外,這算怎麼回事兒啊!
王平安不理會眾人,讓他們出去,把訊息告訴大家,讓大家不要慌,雖然意外出得很大,非常之大,但只要太子一來,就能馬上解決,那意外也就不成意外了!
眾人無可奈何,只好出了屋子,將訊息說了出去。
隸戶和普通百姓,他們不明白裡面的道道兒,因為他們並非執政者,平常就算是見到長安縣的縣令,都覺得是好大一官兒了,這又不是在資訊發達的年代,他們沒有渠道去了解當官人的心理,也不可能瞭解到,所以自是人心惶惶,不明所以然!
可士子們卻全在第一時間明白過來了。能跑來石坑村參加辨證計程車子,全都是目地明確,想要有所作為的人,就算他們沒經歷過官場,但官場裡的那些彎彎繞繞,多多少少都能明白一些!
辨證出了意外,所以太子要來,親自到現場指導?嘿,不用說了,肯定是辨證結果沒有半點問題,否則太子會來?真當我們沒讀過史書,真當我們那十年寒窗,都是在睡覺哪!
士子們一點不驚慌,反而聚到一塊,想著等太子來了,怎麼借這個機會,上去巴結,至少也要混個臉熟啊,能讓太子認識自己,比誰認識自己都強!
待眾人都走了,王平安這才對李績嘆了口氣,道:“太子要來,怕是為了最終的辨證結果。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李大人你何苦氣得犯病呢!”
李績則道:“你倒說的輕巧,趕情兒太子的安危不用你來負責了!對了,這次你怎麼又變成用什麼耳針了,為何你給我治了三回,三回的方法全都不一樣呢?”
王平安嘿然道:“如果你再犯第四次,信不信,我還會再用別的方法給你治,保證不帶重樣的!”
李績撇了撇嘴,還沒等再說,就見屋門一開,小丫頭丁丹若端著藥碗進來了,一進屋就道:“李大人,這藥我準備好些日子了,這回可算是能讓你喝上了!”
李績看了眼她手裡端著的藥碗,皺眉道:“這是什麼湯藥?”
王平安怕他不喝,便道:“這是定喘湯,藥效當然沒有皇上給你的藥好,但你喝喝倒也無妨,反正你這病也好不了,死馬就當活馬病吧!”
李績臉色難看,心想:“把我當成死馬了!唉,不過我好象再不換藥,可能真的會變成死馬!”
他道:“那就試試你這藥吧,一劑就能好啊?”接過藥碗,將碗中湯藥,一飲而盡,用袖子擦了擦嘴。
王平安搖頭道:“一劑當然不夠了,其實到底要用多少劑,我自己都說不準,只能你每天服一劑,一直服到不再咳喘為止!”
頓了頓,他又道:“不過這藥卻可以逐漸減緩你的病情,這是肯定的!”
李績哦了聲,低聲道:“那也行啊,總比這麼拖著要強!”他對皇帝給的藥,信心大是動搖,不過李世民從來沒問過他服藥的情況,只要他不說換藥,估計皇帝也不會責怪。
村中,只等了一天,李治便帶著人到了,李績王平安等人一直來到路口,迎接太子。
在村外下車,李治步行入村,一見李績,便大聲道:“李大將軍,你是怎麼辦的事,怎地竟到現在,都沒將天花事宜辨證完全,你辦事不力,可知罪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