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多提提太子
王平安啊地一聲,道:“這個自然,下官能得預防天花之法,是在……是在崇賢館裡翻書,並在太子殿下的指導和啟發之下,這才找到的方法,全是太子之功,下官只是經手之人,照著太子殿下的授意,按吩咐辦事罷了!”
史忠臣呵呵笑了兩聲,拍了拍王平安的手,道:“你是個聰明少年,凡事只要一點就透。”
他想了想,又道:“無病啊,咱家一直把你當成是自家子侄般的看待,有些事情呢,對別人咱家才沒興趣多說呢,但對你卻有一些話要囑咐。”
王平安立即改口,道:“小侄聽著呢,請史叔叔教誨。”
在他的眼裡,史忠臣不象是一個宦官,不是那種沒本事,卻偏愛玩弄權術的人,可能是由於皇帝的關係吧,在李世民這種強勢君主的跟前,也輪不到史忠臣耍手段。但史忠臣不象宦官,卻象極一個大官僚,說話行事,統統都是按著當官人的習慣來的,而且還愛粘假鬍子,如果脫下宦官衣服,穿上三品官服,往中書省或者門下省門口一站,還真容易讓別人誤會,以為他是一名相爺呢!
史忠臣道:“當官啊,要想當的大,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功勞大到沒邊兒,就象長孫大人那樣,他的功勞大,所以他誰也不用在乎,但即使是這樣,他有了功勞,也不會說是自己的,而一定會分給別人一些。另一種則是慢慢積累功勞,以圖升遷,獲得爵位,這就比較困難了。這種做法,有了功勞,千萬不要獨吞,別以為功勞是自己一個人立的,所以獎賞就應自己一個人全得,而要將功勞分給別人,你明白咱家說的意思嗎?”
王平安嗯了聲,點頭道:“小侄明白,史叔叔這是告訴小侄,要想取之,得先予之,只有讓大家都得到好處,他們才會讓小侄得到更多的好處!”
史忠臣拍手笑道:“好個聰明娃,咱家一說,你就能明白。你想啊,如果你立了一個功勞,本來只有三分,但你分了兩分給別人,讓大家都得到好處,那麼你千萬別以為只剩一分功勞,得到的獎賞就只有一分。
大家得了好處,不但不會分了你的獎賞去,反而會把你的功勞使勁兒往上捧,一直捧到十分,因為只有你的功勞大了,這樣才會順帶著讓他們分到的功勞也大,他們捧你,其實就是在捧他們自己。如此一來,你那剩下的一分功勞,就很容易變成十分的,而你立下的三分功勞,加上分給別人的,往往會變成十七八分,或者更多,這樣一來,大家得到的好處,豈不就是一起增加了麼!”
王平安一聽就明白了,這是教他當官呢,教他怎麼在官場中,能混得更好。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在現代經常可以碰到。比如某人做業務做得好,有了大業績,開會受表揚時,一定要說首先要感謝誰,其次要感謝誰……其實我什麼也沒做,都是大家的功勞,如何如之何的說一通,然後再說自己只是運氣好,其實一點能力都沒有,都是在大家的幫助之下,才有了今天的業績,再如何如之何的說一通。
那下面就會掌聲一片了,領導和同事紛紛表示滿意,這次發給這人獎金,以後漲工資,撈外快的時候,保準大家都會接著想起這個人來!
要是講演的時候,這個人忘了說感謝誰,沒把功勞分出去……那就麻煩大了,後果嚴重,就等著看吧,保準小鞋一隻接一隻地給這個人穿上!
古今同理,亙古不變,這種事天天都在上演,一點兒不希奇!
王平安明白這個道理,卻不太懂得具體怎麼說,他怕說錯了,結果好事沒辦成,卻反而成了壞事。他道:“史叔叔,小侄以前倒是從沒做過這樣的事,到底該怎麼做,還請你教我!”
史忠臣笑著點點頭,雖然車中並無旁人,但他卻還是壓低了聲音,道:“見了皇上之後,你要這樣說,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聽完史忠臣的“指導”之後,王平安心裡真叫不是滋味兒,心想:“李治啊李治,這麼多人幫你,費盡心思地給你鋪路,你以後還沒當好皇帝,真是不但對不起你自己,都對不起別人啊!”
原來,李世民在東宮召見王平安,這就明擺著,要將功勞分一勺兒給李治,他這個太子兒子,除了是從長孫皇后肚皮裡鑽出來的外,再沒一點可以拿得出手的了,除了根正苗紅之後,再也沒有別的了。
可根再正苗再紅,不也得長成大樹麼,要想長成大樹,做為一國之君,為天下子民遮風擋雨,光靠老孃的肚皮好是不夠的,總得有點本事,總得有點叫得響的政績出來。可李治呢,到現在為止,啥也沒用!
所以李世民便想讓天花這件事,多多少少地跟李治扯上點關係,好歹王平安是太子召到長安來的啊,識人慧眼,這也是一種本事啊!
可底下的人,想的就更多了。王平安是知道,李治會順利當上皇帝,雖然窩囊的程度,可以用出類拔萃來形容,但他卻的確當上了皇帝。但這個時代的人卻不知道,有李恪這個大威脅存在,他們始終認為李治,隨時存在著被廢掉的危險,而做為臣子,有義務替李治消除這種危險!
是以,史忠臣才會教給王平安那一番話,事實上,如果換了別人來傳旨,比如說換了長孫無忌來,他也會教同樣類似的一番話,讓王平安“識時務者,為俊傑”!
馬車不停,一路到了皇宮,從重福門進入東宮,直奔崇賢館!來到館門前,史忠臣進去交旨,王平安則在門外等候。
過了好一會兒,這才有小宦官出來,笑嘻嘻地道:“王大人,皇上召您進去呢!”
王平安忙道:“多謝小公公通報。”探手入懷,掏出幾顆金瓜子,塞到小宦官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