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群人來求知己
王平安張大了嘴,合不攏,也沒法合攏了!自己什麼時候成的文壇領袖啊,這個名頭按到自己的頭上,實在是有些太大了!
此時,他的面前,黑壓壓跪著一大片計程車子,這些士子都眼巴巴地看著他,希望能給王領袖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能特別關注一下自己,那就更好了!
士子們來拍他的馬屁,實也怪不得他們,在現代人眼裡,可能是太功利了,但在唐朝,這很正常,甚至說是一種風尚,是士子們進入仕途的正常,且正規的途徑!
求知己的方法有很多,歸納總結,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先揚名,後求知己。這種方法具體操作起來是這樣的,先把自己的詩稿發出去,送給人們看,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酒樓,或者歌舞坊,如果能被班主選中,讓歌姬們傳唱,那就最好了,名聲可以立時傳揚出來,這樣的做法,所要達到的目地是:我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
等到名聲揚出去後,這個士子便去參加達官顯貴們的宴會,或者詩文會,在會上將自己的詩當眾念出來,讓別人知道,這些詩就是他做的。這樣做所要達到的目地是:那個有才華的人就是我!
比如以後會出現的大詩人李白和王維等大詩人,用的這就是這種方法。這種方法成功的機率很高,很容易一舉成名。但對於士子本身的水平,要求卻是極高,只有大才子,才能用好這種方法!
對於普通計程車子來講,他們是極難做到先揚名,後求知己的,他們只能用到第二種方法,即先求知己,後揚名。第二種方法帶有明顯的目地性,求知己,就是為了讓知己替自己揚名。可以這樣說,第二種方法是非常明顯的功利行為,是典型的先拍馬屁,然後再抓著馬尾巴,讓馬帶著他跑一程!
既然是功利的行為,要拍知己的馬屁,那大模大樣的就肯定不成了,是肯定要懇求,哀求,甚至苦苦跪求的!這便形成了一種風氣,士子們要到“知己”的家裡,或者能看到知己的地方,跪下來,手捧著事先寫好的詩稿,呈給知己看!
如此一來,求知己,便成為科考之前,長安的一種特有景觀。這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給知己下跪,不但不會被人瞧不起,相反,如果當真被知己看中,向朝廷推舉,從而使這個士子得中,那麼還會被口口相傳,成為一大美談!
見王平安目瞪口呆,一個跪著計程車子忽然大聲念道:“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士子們立時齊聲相合,念道:“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這首詩,正是王平安在詩文會上所做,曾引得眾人大感興奮!
念罷了詩,忽然間,有幾個士子們跳起身來,拔出腰中寶劍,一邊舞劍,一邊唱起歌來:“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其他士子剛紛紛拍手,叫道:“劍舞得好,詩做得更好,好詩好劍!”
有的更叫道:“率性而為,大有魏晉之風!”
有個士子扯著嗓子叫道:“聞雞起舞……”
士子們拍起手來,坐在地上,一起跟著舞劍計程車子們唱起歌來,唱的就是王平安的詩!
王平安站在大殿之下,實是不知該怎麼辦才好了,他從沒遇到過這種事,一大群人跑到和尚廟裡,又跳舞又唱歌的,這個實在是有點讓人無語,他都不知該怎麼打發這些人走了!
就在唱得興高采烈,舞得滿頭大汗之時,忽聽大門口有人叫道:“平安小神醫,我要生兒子,求你給幫幫忙!”
這一嗓子,喊得極是響亮,院中跳舞唱歌的人都聽見了,無不吃驚,一起停了下來,往門口看去!
就見一個瘦小枯乾的中年男子,拉著一個漂亮婦人,進了寺門。這瘦小的男子一進寺門,見一大群人坐在地上,中間還有幾個,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寶劍,大家都在看著自己!
這瘦小男子嚇了一跳,趕緊鬆開漂亮婦人的手,又跑出了寺門,左右看看,撓撓頭,納悶兒地道:“是靈感寺,沒錯啊!”他又跑進寺來,向士子們看去,堆起笑臉,問道:“敢問哪位英雄,是王平安,平安小神醫啊?”
士子們一起轉過頭去,看向王平安。王平安擦了把額頭上的汗,心想:“還好,有打圓場的人來了,給人看病,可比對付這一大群計程車子,要簡單得多了!”
他道:“在下……嗯,本官便是王平安,你找本官有何事啊?”一說出本官二字,心裡美滋滋的,說本官和說在下,果然感覺不同,其實自己也是挺有範兒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