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一零二 西風催客上馬去(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一零二 西風催客上馬去(七) (2 / 2)

“草肚皮自然是讓人避之不及的中原腹心之地,敢問四邊四角。”朱慈烺的確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頗有些新奇。

“殿下所言甚是。”吳甡撤後一步,解放出雙手,虛空中一點,從左往右轉而往下,最終畫出一個方格,同時解說道:“關中、京畿、江南、四川。此為天下之四角。在這四角之間橫貫連線的,便是山西、山東、湖廣、漢中。”

山西位於關中與京畿之間,山東位於京畿與江南之間,兩湖在江南與四川之間,漢中則在四川與關中之間。雖然不甚規則,但被吳甡這麼一說,還真是將華夏山川規整起來了。

“加上河南腹心之地,一共九個棋格,每一格都有關隘可固守,都有孔道通行。故而華夏治亂,只在這九處。”吳甡的確有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本事。大明兩京十三省,若要以戰略要地來評個高下,誰能夠如吳甡這般寥寥數言便說得如此形象。

朱慈烺心中頗為滿意,索性自己坐在了繡墩上,看著吳甡演講。

“臣如此劃分,重在山脈江河。山脈之重重在阻隔,又貴在有孔道可以通行,如太行八徑、秦巴棧道;河流之重重在疏通,又貴在有據點可以扼守,如黃河之孟、蒲之津;江水之瓜州、採石之渡;以及淮水之潁口、渦口、泗口。”吳甡舉完例子,偷偷看太子反應。他見朱慈烺並沒有露出疑惑,反倒是一副認同的模樣,方才放心講吓去。

“有山地險要,則可憑恃,能於紛亂中立足,積蓄力量;有水道流通,則可伸擴,能順天勢介入全域性。臣所言四邊四角之地皆是如此。”吳甡道:“先說關中。關中乃祖龍所興之地,山河四塞。南有秦嶺橫亙,西有隴山延綿,北有赤旱千里,東有華山、淆山及晉西南山地,更兼有黃河環繞,可謂山川環抱,氣勢團聚。在地勢上,關中更是對關東之地具有高屋建瓴之勢。兵勢如水,故而古人有‘得關中者得天下’之說。”

“如今關中民生凋敝,恐怕取之無用了。”朱慈烺道。

“誠然,”吳甡道,“關中天災最重,十年大旱,顆粒無收。當地又多是軍屯之地,拋荒之重令人咋舌。闖賊、獻賊皆是關中之人,並非無因。”

朱慈烺點了點頭,道:“繼續說。”

“京畿乃古燕趙之地,多慷慨之士。其地勢依山傍海,三面山海環抱,南面中原。有燕山為屏障,翼蔽河北乃至整個中原。居庸關、山海關、松亭關、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關隘,扼守穿越燕山山脈的交通孔道,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太行山脈為河北的右翼屏障,有紫荊關、倒馬關、井陘關、滏口等關隘扼守。當年燕趙能夠duli抗秦,豈非偶然?”吳甡一時間化作慷慨悲歌之士,大聲道。

“若是能守得住,的確不忍輕棄。”朱慈烺道。

吳甡搖了搖頭:“河北豪族圈地設堡,政令不達下民。從己巳之變以來,連遭東虜屠掠,民心已散,元氣大傷,絕非殿下可以倚仗中興之地。”

朱慈烺還沒有出過京,不過從當年凌遲袁崇煥,京畿附近百姓人人要買他的肉,可見遭受的屠掠有多深重。

“江南呢?”

“江南有江水天塹,沿江設防可保偏安之局。”吳甡道:“ri後北伐,也可由長江通達天下四方。若是秦、趙勝在山,則江南勝在水。更有海貿之利,若是謀得江南,養兵錢糧便可不用發愁了。”吳甡頓了頓,小心翼翼道:“國家建有二京,豈不正為鞏固江南所設?”

“先生的意思是,我當去南京監國?”朱慈烺略略皺眉道。

吳甡連忙搖頭,道:“臣以為南京可以偏安,不過延綿百十年國祚而已。若想中興皇明,江南不能去。”

“為何?”

“勢家。”吳甡簡單回了兩個字,方才道:“江南從未遭東虜、流寇劫掠,民生富裕,不思兵戰。大明承平二百年,江南除了蒙受倭寇之患,再不見刀兵。世族繁衍,如今皇榜之上,皆是南人佔據可見一斑。若是秦晉之地,一個舉人便已經是地方上了不得的人物,但在江南,進士牌坊連綿蔽ri,可見其勢。”

朱慈烺略一沉吟,道:“公家鬥不過勢家?”

“勢家已經根深蒂固了,別的不說,各州縣官吏若是不用勢家子,又能用誰?”吳甡是江北人,雖然也在“南人”範疇,對於江南卻沒什麼好感。尤其他的老對頭周延儒就是江南黨黨魁,自己作死都要拖累他。

“已經到了這地步了啊……”朱慈烺也為之無奈。當今天下雖然文化大興,但有能力讀書的卻都還是勢家子弟,或者是與勢家有千絲萬縷的小康人家。若是與勢家對抗,很有可能就連基層官員都配備不齊。

亦或者能配齊官員,可這些官員陽奉陰違,不肯按照東宮規矩辦事,這可是更加讓人無奈的事。

“而且江南實在是偏安之地,不耐消磨,最終便成了南宋局面。”吳甡道。

“四角之中,只有四川了。”朱慈烺道。

“四川居長江上游,四面皆是崇山峻嶺,其防護之厚非其它地域可比。長江三峽是其與東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是其與北方之間的往來孔道。兩處孔道俱極險要。大抵東面為水路,行江道;北面為陸路,行棧道。這兩個方向又分別歸重於成都與chongqing二府。由chongqing東出,經三峽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抵以夔州為其門戶,矍塘關即在此處;從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倉道可入漢中,另由陰平道可通隴上,大抵以劍閣為其門戶,劍門關即在此處。蜀中又有糧、鹽、織錦之利益,只看地形產出,真乃形勝之地也!”吳甡伸手指指點點,彷彿面對一張詳盡的地圖,果然一應山川地形,俱在胸中。

“然則,也是敗在人和。”吳甡突然話頭一轉,道:“自李冰治都江堰之後,巴蜀之地遂為天府。然而因其閉塞,客籍與主民多有難以磨合之處。原本大好形式,便消耗在這份內爭之中。除了蜀漢時數次北伐,進取中原,其他政權多是稱霸一方,割據自滿,從不見有雄主出於蜀中。”(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