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歷一五四七年,正是大明嘉靖二十六年,這一年的一月十六日,伊凡四世在莫斯科加冕,成為鄂羅斯第一任沙皇,將莫斯科公國的歷史推進到了鄂羅斯沙皇時代。 ..
伊凡四世也因此被人稱作“雷帝”或是“大帝”。
然而伊凡雷帝的帝國只持續了兩代,便隨著尤里克王朝的滅絕而進入了混亂時期,一直到羅曼諾夫王朝建立,鄂羅斯才回歸一個正常國家。如今在位的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就是羅曼諾夫王朝的第二任沙皇,也是一個結束三十年混亂,為兒子彼得大帝奠定基礎的承上啟下人物。
從伊凡雷帝到阿列克謝,鄂羅斯從莫斯科擴充套件到了東歐,雖然之前與瑞典的戰爭失敗了,但最終仍舊能夠取得了第聶伯河東岸的東烏克蘭國土。
“沙皇經常親自出徵,開疆拓土,但因為他的謹慎,所以人們給了他一個‘羞澀者’的別稱。”亞歷山大?克拉弗特坐在突厥斯坦城的奢華房間裡,面帶微笑地為總參軍情司的人講述鄂羅斯歷史和當前的社會環境。
作為一個僧侶的私生子,亞歷山大算是邊緣貴族。他早年在射擊軍,後來隨著沙皇阿列克謝出征波蘭、波羅的海,再後來才被派到了哈薩克與東方的大明作戰。他在射擊軍的時候,也曾做過走私和正當生意,可以他對整個鄂羅斯社會都有著深入的瞭解。尤其是他很識時務,健談風趣,所以才能從苦役中解脫出來,住在溫暖的房間裡,靠一張嘴過日子。
“鄂羅斯全**隊有多少人?”軍情司的參謀笑眯眯地就如同與老朋友話,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他只能透過翻譯來交流。
“我們一共有十萬人左右的軍隊。”亞歷山大皺眉思索道:“其中有五萬是射擊軍。負責保護沙皇和莫斯科。其他還有各地貴族的民團,這個數目就不清楚了。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也會徵用頓河哥薩克和韃靼人……不過現在看來韃靼人不會為我們打仗了。”
“總共能夠動員多少人?”參謀問道。
亞歷山大很難理解“動員”,在幾經解釋之後,道:“三十萬人吧,這是我們動用的最大的一支軍隊了。”
“你們的軍餉如何?”
“根本不夠用!”亞歷山大頓時激動起來:“所以即便是射擊軍。也不得不做些買賣。”
參謀聽了十分感興趣:“軍人做買賣?”他知道宋朝的廂軍有做買賣的事,但那時候禁軍也不敢做這等事啊。而射擊軍可以算是鄂羅斯沙皇的禁軍,乃至近衛軍了吧。
“閒著也是閒著,一個士兵一年只有三個盧布,就算加上一日三頓的伙食津貼,但還要花錢給自己買軍裝,不做買賣怎麼養活自己呢?”亞歷山大無奈道。
“不耽誤訓練麼?”參謀又問道。
“訓練?一週三次……”
在氛圍良好的交談之中,亞歷山大完全不明白自己了些什麼。軍情司很輕鬆地就將鄂羅斯軍隊基本情況摸了個徹底,形成報告交給了總參謀部。
這份報告讓朝廷上下都有些寬慰。可以不用擔心鄂羅斯人的大舉報復——突厥斯坦之戰幾乎覆滅了整個鄂羅斯的南方駐軍,其中包括八千人的常備軍。
只是蕭陌和蕭東樓臉上很不好看,因為對方的戰鬥力之低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甚至於鄂羅斯人一週——七天的訓練量,還不到明軍士兵一天的訓練量。鄂羅斯人因為火藥和鉛彈的費用高昂,使得火器操演成了奢侈事,而明軍士兵每天都有火器實彈射擊訓練。即便在和平時期,明軍一個士兵一天消耗的火藥,也等於鄂羅斯士兵十次訓練的消耗量。
因為鄂羅斯的國庫匱乏。所以全國除了一萬七千餘常備軍之外,更多的軍團都會在戰爭結束後解散。根本沒有訓練可言,更沒有榮譽和地位。
打贏這樣的對手,實在讓人沒臉張揚。
“這非但是軍事上的勝利,更主要的還是國力上的勝利。”朱慈烺得到這份報告卻是十分高興。這是大明第一次直面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軍隊,雖然不是瑞典那樣的世界一流軍事強國,但鄂羅斯此時也絕非一個三流弱渣。否則就不可能吞併東烏克蘭了。
“陛下,現在蕭陌將軍與蕭東樓將軍各領一個軍朝北和西兩個方向挺進,希望能夠克復整個哈薩克汗國。”尤世威以蒼老深沉的嗓音報告道。
朱慈烺了頭。既然兩位大將做出了這樣的決策,肯定是有其道理,遠在北京的皇帝和中樞最好還是少質疑。多支援。在技術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只有信任大將才能獲得勝利。
蕭陌和蕭東樓原本都是將突厥斯坦之戰視作的最近五年裡的最後一戰。大明即便勝了,可能也是鞏固遠西戰區,並沒有擴大戰果的想法。只是聽了亞歷山大的介紹,再結合斥候的情報,兩人發現這實在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
哈薩克人被打破了膽,哥薩克人帶著大明的友誼回了老家,鄂羅斯人被送去下井採礦,整個哈薩克就如同披著薄紗睡衣的美女,正翹首弄姿期待明軍大爺的寵愛。面對這樣的情況,要是蕭陌和蕭東樓就此在突厥斯坦墾殖駐守,視若無睹,那才是皇帝該憂心的事。
“至於哈薩克人……”尤世威有些遲疑。
“抵抗天軍的論以叛國。”朱慈烺道:“無辜順民可以讓他們上戶口,成為大明國人,也是朕的子民,一視同仁,絕無苛待。”
“陛下,那瓦剌那邊……”
“都是一樣。”朱慈烺道:“大明人自然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墾殖放牧,不過得做好戶口登記,遵守大明的法律。現在總參得挑選一些參謀,隨同姜尚書前往莫斯科,進行戰後談判。”
一場大戰之後。肯定會有一場曠日持久,烈度不低於戰場的談判。這回大明派出的正使是禮部尚書姜曰廣,副使是西北集團軍參謀長楊威。姜曰廣趕到突厥斯坦的時候恐怕要兩三個月之後,所以楊威也沒有等他的意思,在接到委任之後便出發前往莫斯科,為正使打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