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隆景三年,日本承應二年,耶歷一六五三年。趣*讀/屋
癸巳年元旦。
寒風凌冽,在這方靠海的領土上,矗立著一座山城。
飄揚的一文三星旗幟,表明了這座山城的主人,正是曾經佔據十國的外樣大名毛利氏。
在關原合戰失敗之後,作為西軍重鎮的毛利家受到了減封的待遇,如今只保留著周防、長門兩國三十六萬九千石的領土。再不復當年領有十國,高達一百二十萬石的盛況。然而毛利家並沒有因此而消沉,更沒有真正投降於德川氏。
在這座被稱為指月城的山城密室之中,當代藩主毛利綱廣盤坐榻上,在他面前是正襟危坐的家老重臣。
“諸君,今年能夠倒幕麼?”毛利綱廣雙手放在腿上,已經猜到了家臣們的答覆。
因為年復一年,每年元旦朝覲的時候,毛利家的家主都會向自己的家臣詢問這個問題,而家臣們也總是回答“主公,時機未到啊”!
按照另一個時空的劇本,這種對話將持續到兩百年後的倒幕戰爭。毛利家所統領的長州藩,最終還是成為倒幕強藩,逼迫德川幕府將權力交還給天皇,自己也成為了新政府的中流砥柱。
“時機未到啊,主公。”家老益田元堯回應道。
毛利綱廣鬆了口氣,不知道是失望還是鬆懈。
可以想見,這又將是碌碌無為的一年。
“不過主公,”益田元堯突然又道,“最近明國卻有些奇怪的舉措。”
隨著德川幕府鎖國令的釋出,非特許船隻不能出海,只允許中國、荷蘭、朝鮮在指定港口進行貿易。甚至於日本在海外的僑民都不被允許回國。所以日本人對於世界上的動向並不瞭解。
益田元堯作為長州藩的家老,當然不可能違背鎖國令擅自出海,但他作為益田元祥的長孫和接班人,主持藩內的內政、財稅,透過偶然的機會取得了一條走私途徑,乃是一些朝鮮人乘著夜晚。將大明的貨物以小船運到相島,然後從相島流入日本四島。
透過這些走私的明國貨,毛利家的財政有了一定改善,起碼不用像剛剛減封時候,為了還債不得不用領土去換取金銀。
“哦?明國平定內亂了麼?”毛利綱廣對大明的印象還停留在崇禎初年時候。那時候大明內亂初興,還沒有形成規模,誰都不相信大明會被一群流民推翻,所以傳到日本的訊息都稱大明很快就能平定內亂。
“是的,主公。”益田元堯道:“明國非但平定了內亂。聽說他們的皇太子還派兵佔領了朝鮮,現在整個朝鮮都幾乎是明國的官員在管理。”
日本人對外國的事並不上心,所以朝鮮人知道大明新皇登極,改元隆景,但日本這邊還是數年前聽聞。
“這與我毛利家有什麼關係?”毛利綱廣問道。
“主公,如果我們能夠繞過幕府,直接與朝鮮,乃至明國貿易。正是增強我家實力的大好機會。”益田元堯建言道。
“但如果被幕府知道……”毛利綱廣有些遲疑。
“是那些商人們違背的鎖國令,到時候只要將他們抓起來定罪就是了。”益田元堯絲毫不以為然。
這種事在日本戰國層出不窮。幕府也沒有能力深入調查。
毛利綱廣道:“如果是這樣那就太好了,且委派你去負責這件事吧。”
“臣下必不辱命!”益田元堯匍匐在地,額頭輕觸榻榻米。
……
從萩城出海只一天的海程,就能到達一個名叫相島的小島。朝鮮來的走私者就是在這裡堆積貨物,防備幕府。原本這個貧瘠荒蕪的小島並不見人煙,如今卻已經形成了一個人煙稠密的市集。
益田就宣扯住自己的衣襬。以一個平庸武士的身手躍上了簡易的碼頭。他早就從手下口中得知這裡的繁榮,甚至有了藝妓的存在,但親眼所見還是被嚇了一跳。
這個市集都是低矮的和式木屋,店門口掛著漢字招牌。說是朝鮮人在此走私,但店家的對馬口音卻暴露了他們的身份——這些人應該也算是日本人。
“對馬藩的宗家在經營這裡?”益田就宣低聲詢問身邊的侍從武士。
對馬藩的宗家是日本戰國的不倒翁。在朝鮮與日本之間的兩面三刀,極盡欺瞞詐騙之能事。該國石高十萬石,其實以對馬島貧瘠的土地,就算加上飛地,也只不可能超過兩萬石。之所以這麼高,正是因為對馬島地處日本和朝鮮的海域中央,靠對朝貿易獲得了大量收入。
而且對馬島同時也對朝鮮李氏稱臣,是個蝙蝠一樣亦鳥亦獸的怪物。
“這位是毛利家的益田就宣先生麼?”一個操著島津口音的高大男子站在益田身前,足足高過這位家老兩個頭。
——島津家也在這裡?看來我們實在是太大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