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六二九 白日風塵馳驛騎(10)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六二九 白日風塵馳驛騎(10) (1 / 2)

崇禎二十二年冬天,京師通往各地的驛馬郵傳幾乎造成了官道擁堵。趣*讀/屋

前所未有的景象在大明上演。幾乎每天都有上百餘騎奔往各地,傳送信件、公函、文移、報紙。每天也有數百騎從各地湧入京師,帶來地方上的請示、報告、新聞。

吳甡兩度為相,前者只覺得是在做官,後者卻越發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在做事,而且是在做天下大事,真正將各地封疆緊握在手。這種權相的錯覺讓他興奮、陶醉、也有警醒。他可不願意再次進入黑牢——皇太子青春鼎盛,若是進去就熬不出頭了。

巨大的人流量也帶來了商品經濟的繁榮,高品質的高麗紙緩解了鈔票發行的硬體不足。國家從南方收取白銀,在北方發行鈔票,在降低運輸成本的同時,平衡了南北方的經濟差距。誠如有識之士都已經看清楚的,北方農民破產很大原因是沒有白銀,而那時候國家正稅只收白銀,以至於造成了*。

如今國家安定,土地再次進行了分配,矛盾降低到了歷史最低點。大量的鈔票透過各種渠道流入百姓手中,購買生活必需品,也提高了繳稅能力,日子簡直翻天覆地。而且因為氣候原因,以及戰亂對人口的打擊,北方農業一直未能真正恢復,即便是河南懷慶府這樣產糧之地,也僅僅是自給自足。

張三就在沈加顯出任河南參政之後,接任了懷慶府知府的位置。

上任之初,河南布政司就發下檔案,懷慶府未來三年的任務都在於勞動力輸出和綠化固土,協助治理黃淮水患。

眼看著顯耀職位都要被人填滿了,張三就當然不滿足於做些統計人口。檢查驛站、運送勞力、植樹造林的工作。懷慶府有河水之利,也是太行孔道,與山西毗鄰,正是大展拳腳的好地方。

考成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稅收和四民比例。

如今“士”這個階層的定義變得含糊不清。地方文教不算舉人、進士的數量。只論新學體系,可關心的問題不多。主要是錢糧撥給和監管。另外則是農民人口向工商轉移,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關鍵還是渠道問題。

農民只要能夠在土地上過上好日子,就不願意離開土地。除非能夠讓他們相信其他職業能夠獲得更好的生活。而且工商業的門檻不低,尤其是商業領域還存在風險,想主動趕人是不行的。

張三就在行政學院學習的時候,正是他的好友沈加顯在懷慶府擔當知府。沈加顯提出過二倍收入的原則,即招工工資應當是農民務農一年收入的兩倍。

比如一個健壯勞力有田一百畝,畝產兩石,一年毛收入兩百石。按照朝廷收糧價格可以得二百兩銀子。除去本人的生活以及種子、農具、肥料的成本,這個健壯勞力一年純收入只有五十兩銀子。

那麼制定工資的時候,就要保證工人的一年純收入超過一百兩。

這套理論對於農民的轉型的確有幫助。在國家初定時,農民對於種地靠天吃飯已經產生了畏懼。別說兩倍。就是略差一些,每天看著工資入手也是樂意乾的。沈加顯也正是因此完美達成了吏部的所有考成任務,升入布政司。

到了張三就任期內,農轉工商的任務更加重了,但天下承平,人心安定之後覺得還是自己有塊土地耕種更有安全感。這就導致工人數量竟然有所回流,這讓張三就十分揪心,由此提出了兩條新的政策,在府治河內試行。

第一條就是對兩倍收入的再翻倍,提高工人工資,達到務農的四倍,用厚利使之不願回流務農。

第二條則是對有心經營的商家提供政府擔保,讓府內銀行提供信譽貸款。這些不需要抵押,而且低息的貸款,讓許多人可以從山西買到廉價優質的煤、鐵,運回河南販賣,增加商稅收入。

為了增加懷慶府的煤炭使用量,不叫煤炭降價,張三就很敏銳地看到了蒸汽機這個吃煤大戶,組織河南學子進行試製。

從技術條件而言,第一代礦廠抽水用蒸汽機難度低,安全性高,但是使用限制大,主要是沿河地區用來抽取灌溉水。

第二代的飛輪蒸汽機對於工廠的作用才顯現出來。尤其是作為鼓風機取代畜力風箱,提高火窯溫度,以及機械錘鍛領域,都能起到令人驚歎的效果。

當蒸汽機從“機車”這個硬殼中解放出來之後,即便只有三五匹馬力,帶來的效果也是明顯的。

不過在研發蒸汽機時,所有參與人員各居其位,都理解蒸汽機的原理和構造,又是精心打造,並沒有出現嚴重事故。

一旦蒸汽機放入民間,工藝不良、操作不當,種種怪象迭出,兩三百度的蒸汽傷人之事不絕於耳。對各地的工藝要求倒是提出了極大的考驗,也為蒸汽機的改制定型提供了更多建設性意見。

懷慶府到底是個有底子中原大府,從蒸汽機技術公開之後,截止崇禎二十三年元旦,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就仿製了十三臺二代飛輪蒸汽機,位居全國之冠。

使用蒸汽機最多的地方就是鐵廠,生產效率和質量都有明顯提高,就連徐州、蕪湖等地能夠冶煉蘇鋼的大鐵廠都不得不來取經,進行技術交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