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四九五 春來雨露寬如海(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四九五 春來雨露寬如海(六) (2 / 2)

那使者只以為交通署是會同館更名,並沒有實權,猶要再求情,那禮官已經回去原位。

林在中在一旁聽了。覺得奇怪,見下面又到了拜興的環節,側首低聲道:“貴使有何冤情,竟至於此?”

“在下是來通報先王訃聞,並求冊封的。”那使者深吸一口氣:“見了大明兵雄將勇,更想請大明出兵為我國報仇。”

林在中正要詢問報仇之事,只聽到一聲乾咳,循聲望去原來是鴻臚寺禮官面色鐵青地發出了警告。兩人也不敢冒犯,垂下頭等待禮畢。反正平日有的是時間相互往來,這等他國秘辛總要好好打聽清楚。

朱慈烺坐在寶座上,對於下面的獻俘公審沒有絲毫興趣,只是看看場面十分莊嚴肅穆,奏樂水準也高,卻很難有崇禎皇帝的那般感觸。眼看父皇陛下雙目含淚,身子微微顫動,朱慈烺便將目光投向了四周,正巧看見觀禮臺上有些異動。

朝鮮貢使特有的黑紗高頂寬簷斗笠格外醒目。

看到這些外國使者,朱慈烺倒想起一個人來,正是之前在濟南勸崇禎南幸的姜曰廣。

這個視他為“肅宗”的老臣,眼下正授了交通總署司令的官職,秩在正三品。

姜曰廣在天啟年間曾出使朝鮮,對於外交環節十分清楚,而且說話軟中夾棒,正是個出色說客的天賦。之前史可法請姜曰廣到濟南,也是看中了這點。

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姜曰廣的能力和資歷實在過於醒目,以至於他任了交通總署司令之職後,徹底壓倒了鴻臚寺卿。鴻臚寺卿只有正四品,比他還低了兩級,被壓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之事。

若是細細考證,鴻臚寺的本職才是接待四方藩使,其下本有典客、司儀二署,如今典客署反倒鳩佔鵲巢,成了交通總署,只留了司儀的任務給鴻臚寺。

非但鴻臚寺卿不樂意,姜曰廣也不高興。

作為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姜曰廣本能地反對這種違背傳統的改制。如今通政司不能隨便往裡遞奏疏,所以他只能將一腔抱怨發洩到《皇明通報》上。因為自己的身份敏感,所以姜曰廣取了一個“彳亍客”的別號,合起來便是“行人”之意,同時又暗示如今忠臣踟躕難行。他在報紙上的口誅筆伐頗有些恣意放縱,倒是比寫奏疏時的遮遮掩掩、斟酌字句要有意思得多。

為了矯正本末倒置的情況,重將交通總署納入鴻臚寺,姜曰廣一接到琉球國使正議大夫金應元的國書,便知會鴻臚寺,請鴻臚寺安排覲見聖天子。這樣有意識地將外交工作和禮儀工作結合在一起,正是要讓皇帝知道,這兩個官署實在不能分開。

不過覲見之事容易,琉球國的問題卻不容易解決,具體問題還是得交到文華殿去。

姜曰廣非常反感這種“國有二王”的不合規制狀態,但現實如此,自己連鴻臚寺和交通總署的問題都無法解決,何況是帝王、儲貳之事,更是隻能忍耐。

琉球國報喪、求救的奏疏走通政司到內閣,內閣票擬之後送到司禮監。司禮監進呈給崇禎皇帝,皇帝陛下忍住內心中的衝動,無奈道一聲:“皇太子知道。”

於是這奏疏便又由司禮監送到了文華殿,交給中書舍人科。

中書舍人本不是科,因為其職房與六科在一起,故而被人叫做舍人科。現在東宮侍從室已經成了舍人科,姚桃任“印君”,一番清點之後,循著重要、緊急四分法,將這份奏疏放在了很後面。

等朱慈烺看到的這份奏疏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後了。

這也不能怪姚桃,誰讓琉球地處東海,實在是個太不重要的地方。而且奏疏裡說的事,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萬曆三十七年,最重要的先王訃聞也是四年前的舊事。至於冊封新王,就算是一衣帶水的朝鮮都要等個幾年,乃至十幾年,讓琉球世子多等幾年也很正常啊。

這樣既不重要,又不緊急的奏疏,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得到了皇太子的過目,已經是皇太子勤勉工作的緣故了。

“你分得並沒問題。這事雖然不急,但早日下手總是好的。”朱慈烺喚來陸素瑤,食指輕敲書案:“明天能抽出十分鐘麼?我見一眼琉球國使,交代幾句就行。唔,連帶把姜曰廣也叫來。”

陸素瑤擰斷娥眉才在早上運動之後安排出十分鐘的散步時間,那個時間本來是召見總參詢問永王一起軍訓之事。本著皇太子先國後家的原則,這件事只能順延到——唔,下個月。

金應元當日晚間得到鴻臚寺的通告,並展開覲見禮儀訓導。好在琉球國從服飾到禮儀與大明並無二致,故而進展順利。只是金應元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如此之快就能見到皇太子殿下,興奮緊張之下整夜都沒有睡好,翌日醒來雙眼赤紅。

他在福建就聽說了皇太子的功績,到京之後也知道了這個帝國由誰說了算,此刻的心情更是比上月覲見皇帝陛下時更為激盪。從會同館一路前往文華殿的路上,金應元都在腦中默背祖國從萬曆三十七年至今的悲慘遭遇,希望能夠大明切實的支援,而非一紙詔書。

“大夫,見了皇太子殿下千萬不能哭,一定要簡明扼要。卑職去查了‘十分鐘’,原來只是踱上不到一里路的光陰。”副使吉時逢緊跟金應元身後,低聲提醒。

金應元連連點頭,心中越發緊張起來。(未完待續。。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