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金鱗開> 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三七一 隴山高處愁西望(五) (1 / 2)

ps:求推薦票~~~如果按照針對的信眾不同分類,道教有宮廷道教與民俗道教之分。

前者重威儀,後者近似巫。正一道在這兩面都有涉獵,可以算是壟斷了高低端市場。

然而帶來的後果卻是教職人員良莠不齊,許多人出家當道士純粹是混口飯吃,而觀廟收徒收弟子,也是衝著充場面而去。

故而明代以後,正一幾乎沒有出過高道,即便是嘉靖帝痴迷煉丹,也沒捧出真正有修為有德行的大宗師。

反觀全真,注重個人修養和內煉,採取精英傳承模式,在選擇弟子的問題上十分慎重,同時也竭心盡力地進行培養,故而人數不多,卻是高道迭出,影響極大。

尤其是在五六代人之後,有了厚積薄發的基礎,全真教徹底超越了正一,成為道教主流。

昆陽子王常月在出山授戒、整頓教風之後,全真七派中只有龍門有戒律,所以受戒弟子必然皈依龍門,在某種角度而言統一了全真,造就了龍門、臨濟半天下的盛況。

朱慈烺對於道教史並不瞭解,甚至不知道王常月其人,但是與郭靜中交流之後,卻覺得全真比正一更適合統治者調劑社會矛盾,安撫人心。

現在大明的自然科學逐漸形成體系,質疑之風很快就會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蔓延到各個角落。

那時候符咒的靈驗度、丹藥的合理性,都會受到衝擊。人人往往會因為一個可疑點而否定全部,所以正一的未來並不明朗。

而全真重點在於哲學思辨和宗教體驗,就算人類科學再高速發展五百年,也不可能對這方面進行衝擊。

實際上等量子力學誕生之後,道家的宇宙觀反而得到了支援。從這點上來說,全真的普適性更強。

朱慈烺在仔細分析了全真和正一的未來發展趨勢之後,又想到了張應京的官僚模樣,張洪任的年輕幼稚,哪裡比得上郭靜中?

想郭靜中在面對一國儲君的時候。沒有絲毫卑微慚愧;在與茶肆老丈說話時也沒半分倨傲俯視。

這才是真正不卑不亢、心定如山的修行人啊!不過正一教也不是一無是處,起碼迷信的人每個時代都有,與其被邪教蠱惑,不如讓正一加以收編,滿足那些人的心理需要。

從現在軍中情況來看,士兵們對於

“為太微星君死戰可為天兵天將”的宣傳並不排斥。雖然還沒見到狂信徒的出現,但好歹也是給自己鼓氣的心理支柱。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方面激勵正一改良。另一方面培植全真擴大影響力,最終形成良性迴圈,對內起到撫慰民心的作用,對外也是文化擴張的主力軍。

朱慈烺在與郭靜中分手之後,正好將宗教建設寫成備忘錄,與日記放在一起。

並不打算讓外人看到。正好袁宗第投降為收復太原節約了不少時間,讓朱慈烺可以有閒心考慮這些上層建築的問題。

崇禎十八年二月初三,閔展煉與牛成虎率部西出太行山,進入平陽府,開始收編袁宗第的部隊。

朱慈烺在郭靜中的陪同下見到了袁宗第本人,並沒有讓他自縛來見,在稱呼上也是用的

“將軍”。讓這個四十來歲的方臉大漢感念頗深。

“殿下若是信得過末將,末將願先取太原,再行收編!”袁宗第表態道。

朱慈烺搖頭道:“命令那些未經操練計程車兵上陣,實在與殺人無異。他們雖然曾經是你的部下,但從來都是大明子民,不該如此用兵啊。先精選出骨幹兵士,編入牛成虎部,以為策應便是了。其他人可以先編入輜重營。幫著轉運糧草,等戰事稍平,我必然履行承諾。”

“是,末將領命。”袁宗第朗聲道。最終牛成虎從這五萬人中選了八千人餘老兵,超過他麾下正兵的四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